熙攘的门诊大厅,一名外籍医生和外籍患者点头示意……这一幕不是在国外,而是在中国义乌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四院)。
“买卖全球、货通天下、接轨国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义乌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不断拓展其独特优势,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浙大四院也不乏外国患者的身影。
画面中的外国医生名叫阿马尔,他来自也门共和国,在浙大四院全科医学科担任医生,日常坐诊国际门诊和全科医学科门诊,由于熟悉阿拉伯语、英语和中文,好多在义乌生活和来义乌做生意的外国人,都愿意找阿马尔问诊。
10月23日一早,一对阿拉伯姐妹来找阿马尔医生问诊,妹妹已经久居义乌,姐姐也想来定居,刚到中国,姐姐想和阿马尔医生了解自己之前吃的药物在中国是否有替代药物。阿马尔详细的介绍了几种功效类似的药品,并用阿拉伯文在药盒上标注了服用方法。
“这边好多外国人把我当成他们的家庭医生,因为我了解外籍患者的文化、语言、习俗、表达的方式、作息时间以及饮食的习惯。所以,我给他们看病可能会有优势,他们找我看病也会感觉更容易。”阿马尔说。
阿马尔1997年来到中国留学,2013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在义乌经商一段时间后,于2017年加入浙大四院。他的诊室门口经常排满不同国家的患者,有预约问诊的、也有咨询国内看病流程等相关问题的。阿马尔也乐于担当大家的“中国百事通”。“我每次门诊大概要接待30位患者,医院今年服务的外籍患者超过1.8万人次,也是全省最多的,”阿马尔介绍。
渐渐地,越来越多在义乌的外国人遇到健康问题都愿意来找阿马尔。图中黑色上衣的男子也来自也门,他来义乌采购商品,遇到身体不适,合作伙伴就带他来找阿马尔医生。阿马尔详细地和患者沟通,对症下药。
随后,阿马尔拿出手机当面向患者介绍起小程序挂号的方法,这样可以更加便捷的预约医生,节省时间。
从2017年入职至今,阿马尔接触了几万名前来问诊的外籍患者,因此,它非常了解外国人在中国看病的需求。应阿马尔的建议,浙大四院在微信挂号小程序上增添了“护照”选项,为义乌的外籍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阿马尔刚入职医院时,就建议医院所有的智能自助机都提供双语服务。在浙大四院国际门诊部的自动终端机上,中国人和外籍人士用各自熟悉的语言操作。刚到中国的外籍患者可以在终端机上一目了然的独自完成挂号、取号、缴费等业务。
午休时间,阿马尔和医院信息中心的同事就外籍病人优化就医流程再次展开讨论。了解外籍病人的需求,积极反馈给医院,为患者就医带来便利。阿马尔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乐于担当外籍患者和医院沟通的桥梁。这也是他当年弃商从医的主要原因:“我当年在义乌生意做的不错,后来发现义乌的外国人很多,如果能帮助在义乌的这些外国人解决他们看病的问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阿马尔办公室的玻璃柜里,摆放着几份他非常看重的荣誉,中间是2022年义乌市委组织部给他颁发的“抗疫”纪念证书。疫情期间阿马尔坚守在“抗疫”一线,白天坐诊,晚上通过社交平台、接受采访、视频连线等多种方式介绍中国防疫情况、传达中国“抗疫”观念、展示中国“抗疫”成果。向世界讲述中国真实的“抗疫”故事。
左侧是2023年12月他荣获第三届“丝路友好使者”称号,以表彰他在中国求学、工作、生活20余年中,不仅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在义乌经商的外国人解决医疗困难,还与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朋友们成立了“丝路文化俱乐部”,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一有时间,阿马尔还常会去住院病房查房,为远离家乡的外籍患者带去温暖和帮助
10月27日,阿马尔在浙大四院十周年的院庆晚会表演中国相声。他早些年在天津有9年的学习生活经历。阿马尔说,在天津第一次在茶馆听相声时,挺迷茫,完全搞不懂大家笑什么,后来,去的次数多了,他越听越明白,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些“包袱”。从此开始喜欢、学习相声,直至可以登台表演,并成为义乌市曲艺家协会唯一的外籍会员。
如今,阿马尔的家人都在义乌生活, “我18岁来到中国,在中国二十几年,可以说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都是在中国度过的。”阿马尔说,“我的三个孩子都在中国出生,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也将继续做好医生的本职,做好‘丝路友好使者’。”
盘点一款!wpk ai辅助,wpk机器人原来一贯皆有挂,必赢教程(真实有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