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2020年3月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其全场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开源。与此同时,曾子瑄正踏入重庆大学的校门,开始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两条看似毫无交集的路径,最终却奇妙地在昇思开源社区中交汇,共同书写了一段佳话。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中,AI框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简化了多样性算力的复杂性,还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套件和工具,使开发者能够专注于算法和数学本身,极大地降低了开发门槛,加速了人工智能和科学计算的进步。
尽管PyTorch和TensorFlow等国外框架在市场中占据先发优势,但中国自主研发的AI框架,尤其是昇思MindSpore,在过去的四年中持续取得突破,逐渐迎头赶上。据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预测,到2024年,昇思MindSpore在中国AI框架新增市场中的份额将达到30%,标志着它已跻身全球主流框架的第一梯队,成为业界的新选择。
昇思MindSpore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开源社区中众多开发者的共同努力。曾子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从技术小白成长为昇思的杰出开发者,生动诠释了从学习、实践到贡献的高效成长路径。
在曾子瑄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像他一样的年轻开发者。昇思开源社区在短短四年内汇聚了超过3.7万名开发者,他们不仅看重技术的高效、易用和全场景覆盖能力,更看重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AI时代,与社区共同成长,携手推动中国AI发展的未来。
曾子瑄与昇思的缘分始于2021年。当时,重庆大学举办了DevRun智能基座鲲鹏昇腾高校行活动,让他首次接触到了以鲲鹏昇腾为代表的中国技术生态,以及昇思MindSpore框架。然而,由于当时他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对昇思的印象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模型行业逐渐崭露头角,基于昇思MindSpore开发的盘古大模型和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紫东太初”大模型相继亮相。但当时,中国AI产业界最缺乏的是以开发者为基础的人才生态。为了加速人才培养,华为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出版教材、开设课程,并与教育部合作建设“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