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地球两个近邻之一,也是目前为止,人类发射地外探测器进行研究的第二多天体,第一是月亮,第二个本来应该是金星,毕竟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可是由于金星表面的自然环境实在是太过恶劣,世界各国将地外行星探测的重点,逐渐向火星进行转移。
截至目前,人类向火星发射的探测器,已经有50多个了,这里面有一些失败了,没有到达火星轨道,有的已经超出了“服役”年限,与地球失去了联系,而只有为数不多的探测器还在工作,比如近年来新发射的三个探测器(我国的天问一号、美国的毅力号、阿联酋的希望号),其中我国和美国的探测器,都向火星成功释放了火星车。
欧洲航天局曾经在2003年也发射了一个火星探测器,被命名为“火星快车”,当时以来于俄罗斯斯的联盟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半年的飞行,于2003年底抵达火星轨道,从而开启了环绕火星轨道飞行的探测,到目前为止,该探测器仍然在火星轨道上开展工作,可以说“老而弥坚”。最近,欧航局又向外透露,该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大脑”地形,很是让人感到惊奇。
“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绘制火星表面地图,同时利用功能强大的雷达对火星表面开展探测,重点寻找火星表面存在水的证据,此外,该探测器还搭载了多种分光计和传感器,可以探测火星大气的成分、结构以及太阳风粒子情况。可以说,“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是一个专门用于地外生命踪迹探测的探测器。
“火星快车”的主要活动区域,是火星的乌托邦平原,这个平原是火星上甚至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撞击盆地,直径大约为3300公里,接近地球上撒哈拉大沙漠南北长度的两倍。从以往勘测的结果看,关于这个盆地的形成原因,科学家们认为是在被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以后,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逐渐被沉积物、火星熔岩以及挥发性物质的混合物填充时形成的。
而这些物质被填充的过程,或者是风、或者是水,风是无时不在的,只要有大气,即使很稀薄也会形成,至于水,在历史上,火星表面的确存在着许多河流和湖泊,水流携带着这些物质进行转移,可能性也非常大。
在乌托邦平原上,“火星快车”利用高分辨率立体相机,发现了很多有趣且富含冰的地区。在公开的图像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火星表面分布着一些厚厚的富含冰和尘土的物质层,表面看上去非常光滑。特别是在图像中,出现了类似“大脑地形”的纹理,其中的物质已经明显看出有变形和扭曲现象,与大脑表面的皱褶非常相像。
至于火星“大脑地形”是如何形成的,至今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不过,在地球上,也存在着类似的地貌特征,参照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一些科学家认为,火星上的这种地形,在历史上也经历了与地球相类似的演化过程,即来源于地下富含深层的水,当水发生升华以后,会慢慢侵蚀、削弱原有的火星某些地表特征,使其形成波纹状的形态。
除了“大脑地形”以外,在其附近,“火星快车”还拍摄到一些其他的有趣地貌,比如颜色特别深的区域,从解译图像上看就像是一片蓝色的湖泊,实际上并不是,而是由富含冰的地面在低温下收缩和破裂而形成的,当火星大气层中随风吹过深色尘埃时,就看到了这一深色的外观。
再比如,在火星地表,还存在着很多扇形的凹陷区域,有圆形的,也有椭圆的,经估测,这些凹陷区深度,浅的有几十米,深的可达数公里。这种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面冰融化或者直接升华的结果,地表的冰没了,那么就导致地表的支撑力下降,最终发生了坍塌。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这些凹陷区的周边,覆盖着层状的沉积物,从侧面证实了这种推测。
从目前来看,火星的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一起配合,给我们展示了有关火星更多的有趣特征,有些还是非常神奇的景象。只不过,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看,降落在火星地表的火星车,其活动区域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我们向火星发射更多的“机器人”,我们对这颗红色的星球才能有更多、更深入地了解。
至少从目前来看,火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荒凉,毕竟在历史上它是一颗富含水的星球,即使现在,在它的地表和地下,也含有较多的水和冰,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我们再等上一段时间,美国和我国都将要实施火星取土返回的壮举,让我们能够第一次将其他行星的土壤带回地球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于我们更加准确地了解火星、了解它的演化过程,将起到更大的支撑作用。
欧航局自然也不想放过这样的展示机会,一直以来在筹划的ExoMars火星车已经箭在弦上,不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和欧航局的合作戛然而止,这个火星车的发射估计还得等上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