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时常为自己没能及早地学习研究自然科学知识,而感到遗憾。虽然如此,他在百忙之中也涉猎了不少自然科学著作。
年轻的时候,毛主席曾经读过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后来,他又陆续地研学了《科学到何处去》、《物理世界的本质》等许多自然科学著作。
1940年,在陕甘宁边区的自然科学大会上,毛主席说,“自然科学是人民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
毛主席正在作报告(图像)
在革命历程中,毛主席始终把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运用与革命实践、社会建设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1958年,毛主席到吉林视察工作时,与大家深入交流了科学种田的问题。当他听到“草炭”这个名词后,就详细地询问了它的形成和效用。
随之,毛主席对在场的吉林省的领导同志们,语重心长地说:搞社会主义建设,当领导干部,不仅要懂得社会政治理论,还要学懂弄通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
毛主席在与大家座谈(图像)
同时,他强调指出:去年4月,我们为了克服党内新滋长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而开展了旨在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改进工作作风的整风运动。
过程中,有些人就给我们提出了意见,说我们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为此,我们要客观、正确地认知自我,不断地学习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在内的一切知识,争当建设社会主义的内行!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毛主席还曾通过自然科学知识,谋求社会的良性发展。
1974年5月,年事已高的毛主席接见了华裔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
李政道(图像)
两人见面后,先是交流了一些日常话题。李政道先生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敬意,毛主席也主动了解了一些李政道先生的基本情况。
谈着、谈着,毛主席出乎李政道意外地将话题转移到了物理学方面,并非常认真地问李政道:对称何以那么重要?
对毛主席的发问,李政道感到不可思议——如此高龄的毛主席,竟然还对自然科学感兴趣!
瞬间,李政道先生恢复了常态,并立即考虑如何回答毛主席的问题,如何向他作出科学、形象、直观的解释。
韦伯氏大词典中说,对称是指平衡的各个部分或者指平衡的各个部分产生的形式美。但是,李政道没有就“对称”这一术语的内涵,去作理论层面的单纯的解释。
对称(图示)
稍作思考后,李政道先生起身,拿起桌上的一支铅笔,放在一叠纸上。当他把纸向一个方向倾斜时,铅笔就开始向下滚动;变换倾斜方向后,铅笔就向另一个方向滚动。
李政道如此示范了三次后,对毛主席说:您看,铅笔在滚动的过程中,虽然没有一刻是静止的,但在整体上,它具有对称性。
毛主席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李政道的演示后,表示非常欣赏这样的解释问题的方法。
接着,他又向李政道请教了有关对称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如,物理学家能否仅仅根据对称性原理,真正描述出事物的普遍规律等。
于是,李政道耐心地为毛主席解释了爱因斯坦根据等价原理的对称要求,而建立的相对论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爱因斯坦(图像)
同时,他还与毛主席讨论了粒子和反粒子之间的对称,以及他们产生和湮灭的动力学过程;对称所具有的美感的简洁性与其含义的深刻性、普遍性的统一等。
李政道所谈的这些,都引发了毛主席极大的兴趣。
随之,毛主席把话题从自然现象转到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发展上——社会制度的内在关系及其更迭;如何谋求一个国家的平衡运转、兴旺发达……
对此,李政道先生则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把教育纳入了社会“对称”的范畴,侧重表述了社会的科学运行、发展昌盛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说,教育通过它的强有力的育人功能,可以影响社会的存在状况,可以变革社会流动的进程,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美好发展。
毛主席听了,非常赞同李政道的观点,并认为,中国的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毛主席认同李政道的观点(图像)
由此可见,毛主席与李政道就“对称”这一物理学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不仅仅是为了知晓它的含义,更是为了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
那么,这次谈话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影响呢?
后来,李政道先生曾回忆说:“……,尽管这次会晤对起到社会安定的作用微不足道,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或许点名了一种相关性,即人类探索自然界的对称的内在冲动和建设一个美好的稳定的社会的欲望,是一脉相承的。”
主要参考文献:《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