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病人肾脏出现问题时降压药的选择
当高血压病人肾脏出现问题时,选择降压药需要更加谨慎,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选择: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
- 作用机制:这两类药物通过抑制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它们还具有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肾脏保护作用。
- 适用情况: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可优先选择 ACEI 或 ARB。
- 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如果血肌酐升高幅度大于基础值的 30%,应减量或停药;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 钙通道阻滞剂(CCB)
- 作用机制: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通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 适用情况:可作为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联合用药选择。对肾脏功能影响相对较小,尤其适用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患者。
- 分类及特点:分为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和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二氢吡啶类 CCB 主要扩张外周血管,降压作用较强;非二氢吡啶类 CCB 对心脏的作用相对较大,可用于心率较快的患者。
- 利尿剂
- 作用机制:通过促进肾脏排钠排水,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
- 适用情况: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选择之一。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调整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在 GFR<30ml/min 时效果较差,可改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
-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应定期监测电解质。
二、吃降压药是否伤肾
一般来说,合理使用降压药不会伤肾,反而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肾脏不良反应:
- 不当使用或个体差异
- 如果不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降压药,自行增减剂量、突然停药等,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对某些降压药较为敏感,出现肾脏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较高。
- 某些药物的潜在风险
- ACEI 和 ARB 类药物在使用初期可能导致血肌酐轻度升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肾脏损害。如果血肌酐升高幅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一般不需要停药。但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使用这两类药物可能会加重肾脏损害。
- 利尿剂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肾脏功能。
总体而言,高血压患者在肾脏出现问题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积极控制血压对于保护肾脏功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