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4年12月7日,韩国总统尹锡悦的紧急戒严令被宣布失败,成为了历史的一页。仅仅6小时后,韩国的政坛就被震动得四分五裂,民众在首尔国会大厦前集会,高呼要求尹锡悦下台。这场政治风暴似乎并没有尽头,反而进一步加剧了韩国政府的内外危机。
尹锡悦的公开道歉,虽意图平息社会的愤怒,却显得无力和绝望。在全国民众的不满情绪中,他选择拒绝辞职,也不肯接受弹劾,而是将决定权交给了他所属的执政党——国民力量党。这一招看似“精明”,实则是把自己的政治命运寄托在党内权力的维系上,既试图拉拢党内力量,又迫使党内同僚为其保驾护航。然而,这种局面能持续多久,恐怕连尹锡悦自己也没有答案。
对这种局面最大的不满来自于在野党,尤其是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尹锡悦必须立即下台,或者通过弹劾程序被迫下台。这一言论再次将尹锡悦推向了风口浪尖。李在明的立场并非空穴来风,韩国政坛的分裂和尹锡悦的领导力危机,早已成了无法忽视的现实。
紧接着,12月7日的另一个焦点事件就是韩国国会对“金建希特检法”的表决。这项法案旨在调查尹锡悦的妻子金建希涉嫌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参与操纵宝马汽车在韩经销商德意志汽车的股价问题。这项法案的背景是,在野党长时间要求对金建希进行彻底调查,认为她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公平。然而,尹锡悦所在的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毫不意外地站出来反对此法案,导致法案未能通过。这一政治博弈让人们看到了韩国政治斗争的冰山一角。
尹锡悦及其政府此时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一方面,紧急戒严令的失败不仅暴露了总统权威的丧失,也暴露了韩国社会深层的政治裂痕。另一方面,关于金建希股价操纵的丑闻,尽管尹锡悦用否决权“推回”了相关法案,但此事始终萦绕在政坛和民众心头。这一切都在表明,尹锡悦的执政基础已经严重动摇,他的政治未来,已经不再由他个人掌控,而是深深嵌入了韩国政坛的权力斗争中。
如果说戒严令的失败是尹锡悦政治生涯的重大失误,那么金建希的股价操纵丑闻则是一个更为深远的危机。无论是经济、法律还是社会层面,这一事件都足以撼动执政党的根基。而这背后,是对权力的不信任,民众对腐败的愤怒,以及对政治无能的强烈不满。
实际上,尹锡悦的政治策略早已失去民心。在此背景下,他通过将权力推给国民力量党,以期通过党内保护来稳定政权,然而,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他在党内外的压力中陷入更大的困境。正如李在明所说,韩国目前的政治危机,只有通过尹锡悦下台或弹劾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至此,尹锡悦的政治命运已经进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局。面对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尹锡悦的选择已经没有回头路。无论是从戒严令的失败,还是从“金建希特检法”的否决来看,尹锡悦的政治前景已变得模糊不清。只有通过彻底的改革和政治清洗,才能恢复民众的信任,但这一切都已经晚了。政治僵局下,韩国人民的怒火已经难以扑灭,尹锡悦注定将无法在这个风口浪尖中存活。
接下来的几个月,可能成为韩国政治历史上最动荡的时刻。尹锡悦是否能够顶住压力,依赖国民力量党维持自己的总统职位,还是会在民众和政治对手的压力下最终下台,将是决定韩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而韩国民众的声音,显然已经越来越响亮,他们要求的是一个能够捍卫民主、正义和法治的领导人,而不是一个身陷泥潭、无法自拔的政治人物。
尹锡悦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政治生涯危机,更是韩国民主制度、法治信仰的严峻考验。在这个节点,尹锡悦的选择或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韩国政坛是否能够在这场危机中重拾信任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