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个故事:
一位曾经在中国股市上能呼风唤雨的散牛,托人找到一位投资大咖,请大咖帮他解惑。
他说,
在2000年的时候,我的钱比马云不知道多了几百倍。
到2005年,雅虎投资阿里巴巴时,我的财富也比马云还是多出很多很多。
可是今天,我的财富只有马云的百分之一。
他很郁闷,他问大咖:
短短十几年,进步差出了几万倍。
这是为什么呢?
我也非常努力,在投资上也很用功啊。
我怎么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把握不住机会呢?
大咖为了很多详细的问题,他一一回答,在讲起他过去在股市上谓翻云覆雨,讲起他每次坐庄洗劫那些散户赚大钱时,眉飞色舞。
大咖听他讲完,就发现了几个大问题:
1、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机遇和房地产高收益的机遇,他是完全踏空了。
但凡他在这上面随便做点什么事,都会有很好的收益。
2、他辛辛苦苦低买高卖,一笔一笔地挣钱,就算百战百胜,也都是在做加法。
也就是说,他攒钱的速度是1,2,3,4,5……,呈线性增加。
而马云呢,每年的业绩是成倍增长,是在做乘法,钱积攒的速度是1,2,4,8,16......,呈指数增加。
3、他受的教育太少,只是初中毕业,后来又不喜欢读书。
他虽然为了给自己贴金搞了一个高学历,但是,这学历是他花钱请人替他到商学院“学”的,等于“骗”了个EMBA。
其实呢,他自己不但没有学到任何东西,也因为没有上过课,所以也没有和同学有任何交流,要知道,有人为了打造人脉,结识厉害的人,专门去读商学院。
总之,大咖给他诊断后,结果是:
你有两个致命伤—— 格局太低,见识太浅。
格局低:
你每个月辛辛苦苦做仓,
一支股票赚个50%就卖掉,
也不问问那家公司的业务到底有没有前途,
遇到一两次股灾,就会把你洗劫一次,
然后又回到原点重复,
这是格局低,因为你的投资仅仅是为了那50%的红利。
见识浅: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中国大的机会在哪里,
重仓了一大堆家电的股票,
而家电这个行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越来越低的。
那么,怎样增加自己的格局和见识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上大学。
提高自己格局和见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和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生活。
哪里这样的人最多呢?
肯定是大学里面啊。老师也好,同学也好,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相对比较优秀的人。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争破头想上名校?
——不仅仅是硬件条件好,而且是因为那里的老师和同学好。
我认为,如果我的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做出了成绩,他大概率会自己主动要去读大学,因为他肯定明白读大学让他获得的幸福生活的可能性会变大。
再说,孩子读不读大学,想让自己拥有什么样的同辈团体,这应该是从小就有的理念啊。
当然,如果他不愿去读大学,我也依旧会把建议说给他听,选择权依旧属于他自己,毕竟读大学时,已经成人。
最后,再婆婆妈妈几句话:
欧洲一些国家,比如德国、法国,或意大利,很多人对于上不上大学,和我们中国人的看法好像真有不同。
在那些国家的很多人看来,上大学是进入特定职业(如工程师、律师、医生等)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是,并非从事所有的职业都需要上大学。
比如,工匠、园艺师、厨师、酿酒师等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在职业学校学到的。
对于那些国家的很多人来讲,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与大学所教授的内容,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当他们想做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时,会选择去当地的职业学习,而不是上大学。
这里有一个前提:这些人以后到了社会上,不仅收入不比所谓的白领低,社会地位也相当高。
而我们中国(乃至东亚)则截然不同,大学生和“体面及高收入”有强相关性。
一是几千年的科举制度,让考大学带了点“中举”的光环。
二是当下的就业环境,很多岗位的门槛就是本科。
如果有能力,尽量还是读大学吧,最起码,成为未来社会精英的可能性会增加很多。ft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