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焦虑似乎成了每个人的标配,特别是对于为人父母者而言,更是被无尽的竞争和期望“卷”得喘不过气来。
仿佛不焦虑,就失去了做父母的资格,甚至被贴上“摆烂”的标签。
然而,在这两极之间,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既不焦虑也不摆烂的中间状态呢?
答案是肯定的。听了宋佳主演的电影《好东西》里的三句话,我懂了。
第一句,“我还是更喜欢当个观众。”
这是王铁梅的女儿茉莉,那个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孩姐”的女孩说的。她虽然学习打鼓,但并不热衷于站在聚光灯下,而是更愿意作为观众,享受那份静谧与自由。
这句话,让我们反思,是不是总是过于急切地希望孩子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其实,舞台与观众席,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愿意在舞台上绽放光彩,也有人愿意在台下默默欣赏,为别人的精彩喝彩。这样的分工,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和谐。
我们不必强求孩子成为我们心中的“英雄”,只要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无论是舞台中央还是角落里的观众席,都是值得尊重和鼓励的。
第二句,“因为我拒绝绑架,所以相对自由。”
这是单亲妈妈王铁梅的独白,她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独立与自信。
在这个充满比较和攀比的社会里,我们太容易被他人的目光所左右,将孩子的成就视为自己价值的体现。于是,我们焦虑、我们不安,我们的生活被“别人家的孩子”所绑架。
但王铁梅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内心的坚定和拒绝被外界定义。她给予女儿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爱与尊严。
这份爱,让孩子有勇气做自己;这份尊严,让孩子明白,无论外界如何喧嚣,自己的价值不由他人定义。
当我们学会放下那些无谓的比较,专注于自己和孩子的成长与幸福,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自由。
第三句,“如果能让你开心,那就是好东西。”
这句话,简单却深刻,它提醒我们,生活的价值在于快乐与满足,而非外在的评价与标准。
我们常常在追求所谓的“好东西”时,忘记了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这真的能让我快乐吗?
其实,好与坏,都是相对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无论是选择一份工作、一个伴侣,还是一件物品,最重要的是它能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学会取悦自己、爱自己、宽容自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
当我们能够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就会发现,原来美好并不遥远,它就藏在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温情的瞬间里。
怎么样,《好东西》中的这三句话,有没有平复了你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呢?
它们让我们明白,生活不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而是一场寻找自我、享受过程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了拒绝被外界绑架,学会了追求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当我们能够以这样的心态去拥抱生活,就会发现,原来焦虑与摆烂之外,还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允许我们尽情翱翔。
留言讨论吧!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