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透明导电膜作为一种关键材料,在众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导电膜制备工艺来说,薄膜沉积是核心环节,其制备工艺对性能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
薄膜沉积是指将导电材料沉积在透明衬底材料表面,其制备工艺多样。按照其成膜方法,主要工艺可分为两大类: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
钛翼-超薄金属导电膜
一、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
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技术是指在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材料源(固体或液体)表面气化成气态原子或分子,或部分电离成离子,并通过低压气体(或等离子体)过程,在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
PVD(物理气相沉积)镀膜技术主要分为三类:真空蒸发镀膜、真空溅射镀膜和真空离子镀膜。
物理气相沉积优势:于高真空环境沉积,有力减少杂质与污染,确保薄膜高纯度;通过精确控制工艺参数,能获取均匀性佳、厚度一致的薄膜;且离子镀和溅射技术可显著增强薄膜附着力与致密性,使其在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并备受青睐。
-真空蒸镀
原理:在真空环境下,通过加热使待蒸发的材料(如金属、金属氧化物等)转变为气态原子或分子,这些气态物质在基底表面沉积形成导电膜。
特点:可以制备高纯度的薄膜,因为蒸发过程在真空环境下进行,杂质混入的机会少。设备相对简单,操作也较为容易,成本较低。但是,对于大面积基底,膜厚均匀性较难控制,而且沉积速率相对较慢。
-溅射镀膜
原理:利用离子源产生的离子(如氩离子)轰击靶材,使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被溅射出来,这些被溅射的原子或分子在基底上沉积形成导电膜。
例如,在制备ITO(氧化铟锡)导电膜时,以ITO为靶材,氩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轰击ITO靶材,ITO原子被溅射出来并沉积在基底上。
特点:膜层与基底的附着力强,能够很好地控制膜的厚度和质量。可以制备多种材料的导电膜,包括金属、合金、化合物等。不过,设备成本较高,而且溅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热量,需要对基底材料的耐热性进行考虑。
二、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是一种通过高温或借助等离子体等条件,使气态前驱体在基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薄膜制备方法。包含形成挥发性物质、转移至沉积区域、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固态物质这三步,其基本反应有热分解、化学合成以及化学传输等几种类型。
化学气相沉积优势:可精确控制薄膜成分,通过前驱体与反应条件调控,精准导电膜特性。成膜致密性优良,附着力强,能在复杂形状基底均匀成膜,确保导电性能稳定,提升导电膜质量。
-热化学气相沉积
原理:通过加热使气态的前驱体在基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的导电薄膜。
特点:可以精确控制薄膜的成分,通过选择不同的前驱体和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气体流量、反应时间等),能够得到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导电膜。能在复杂形状的基底上沉积均匀的薄膜,但设备复杂,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温度、压力等参数,以确保生成高质量的薄膜。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
原理:借助等离子体激活气态前驱体,使反应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如电子、离子)可以促进前驱体的分解和反应,从而在基底表面形成导电膜。
特点:降低了反应温度要求,提高了反应速率,在低温下就能制备出高质量的导电膜。常用于在温度敏感的基底材料上制备薄膜,如在塑料基底上制备导电膜,避免高温对塑料基底造成损坏。
三、印刷工艺
-喷墨印刷
原理:通过喷头将含有导电材料(如纳米金属颗粒、导电聚合物等)的墨水喷射到基底上,经过干燥和烧结等后处理形成导电膜。
例如,在制备银纳米线导电膜时,将银纳米线墨水通过喷墨打印机喷射到基底上,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干燥和烧结,使银纳米线之间形成良好的导电通路。
特点:设备简单,操作灵活,可实现图案化印刷,适合小批量和定制化生产。能够精确控制导电图案的形状和尺寸。但是,墨水的性能(如稳定性、导电性等)要求较高,而且印刷分辨率和导电性能可能会受到喷头性能和墨水干燥过程的限制。
结语
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工艺,除了上述介绍,还有电子束蒸镀法、湿式涂布法、溶胶--凝胶、脉冲激光沉积(PLD)等多种制备工艺。
总之,导电膜制备工艺丰富多样,各有千秋。物理气相沉积以其高纯度、良好均匀性及强附着力等优势,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化学气相沉积可精准调控成分与结构,适应复杂基底;溶液法成本低、操作易;印刷工艺则在定制化生产上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