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近代史的墨客皆知,被称为“农民副总理”的陈永贵,乃是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之人。据历史资料讲述,陈永贵乃是山西昔阳县人,祖上皆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少时家中贫苦,父亲带着他一路逃荒到虎头山大寨村。然而不久后,父亲在一场大饥荒中病重离世,独留他孤身一人在世。所幸的是他遇到一个好心人,随即被带回家中收留抚养。
年少有志的陈永贵为了尽快在大寨站稳脚跟,于是每次做事都非常勤快能干。无论是脏活累活、难活细活,他都会主动抢着去干。
而正是在这日积月累的干活中,陈永贵亦是因此锻炼出了一副强壮有力的身板。后来日寇入侵时,陈永贵多次给八路军做情报员,为八路军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情报。由此可见,陈永贵的确与一般农民不一般。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陈永贵申请加入共产党。建国后,他凭借自己一路吃苦能干的本事,被当选为大寨村的村书记。
熟悉陈永贵的人都知道,他在种地方面是名副其实的一把好手。因此当他任职村书记后,首先带着当地村民们大修水渠、勤搞灌溉,甚至还夜以继日地开垦荒地,顾虑大家一起修理梯田。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全村的粮食产量很快大幅度提高。
不久后,陈永贵被当选为大寨劳动模范,甚至还被邀请到市里、省里作报告。后来毛主席也听说了他的名字,多次赞赏他是“农民的优秀代表”。
于1967年的5月1日劳动节当天,陈永贵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亲自与他握手,连连赞道:“永贵好,永贵好!”
就这样,“永贵好”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而陈永贵之后的一路发展和升迁,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于1975年之时,毛主席决定从优秀的工农分子中,挑选出一人担任副总理。而彼时已经年满60的陈永贵,就被毛主席亲自点名、任命为副总理,一同协助周总理分管农业方面的工作。
官至高职后,陈永贵却从不忘本、不弃初心。他并未拿过副总理的工资,一直按照大寨的功夫算收入。
除此之外,陈永贵也参加对外接待工作、以及外出考察。在他担任副总理的五年时间里,他从不占公家的任何便宜,收到的所有礼物全部交公。
于1980年的8月之时,陈永贵辞去副总理一职,后来前往北京东郊的农场担任顾问,继续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于1986年的3月26日时,72岁的陈永贵病逝离世。追悼会过后,陈永贵的骨灰被送到大寨虎头山安葬。
至于他膝下的4个儿女现状如何,据悉都过着各自不错的安好生活。陈永贵的长子陈明珠,在昔阳县担任宣传部部长20余年,退休后过着寻常的普通生活。每到父亲忌日时,他都会前去为父亲扫墓。
而陈永贵的二儿子陈明善,一开始在陕西当兵,离开部队后进入电力局工作,退休后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陈永贵的第三个儿子名叫陈明亮,大学毕业后正好遇到改革开放,在广东担任食品公司集团主席,之后定居国外生活,但是仍旧保留中国的国籍。可见,陈永贵对孩子们的教育极其严厉,生前亦是未曾替儿女们谋私。还有陈永贵的小女儿,在当地公安局做档案管理员,亦是过着寻常的普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