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中华民族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他用卓越的能力,报国的决心,推动着祖国的发展,也让中国迈向崭新的台阶,走向壮观的诗篇,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的画像也高悬于天安门之上,人们前去北京,领略天安门风光之时,同时也会领略主席的风采。
毛主席的奋进之路
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生于湖南湘潭,年轻的时候,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风雨飘摇,岌岌可危,各路军阀混战,祖国的政局动荡,前路一片晦暗,而在这个时候,他坚定的要探索一条救国之路,并且广交盟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探索先进的救国良方。
1921年7月至8月,毛主席成为了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他率领红军进行长征,越过雪山,越过奔腾的江水,粉碎了国民党的阴谋。
在抗日战争时期,引领着八路军战士英勇作战,打击日寇,还给中华民族一片光明,抗战结束后,他历经重庆谈判,识别出蒋介石的阴谋,确立武装统一中国的计划,指挥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天安门的城楼上冲出璀璨的烟花,也让人们感受到新的希望。
毛主席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像
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值得被后人纪念,他悬挂在天安门的那一幅画像,相框造型经过了一番精心设计,麦穗一般的金色,拥簇着主席的画像,也更是衬托出他的庄严和神圣,这一画像早已成为天安门的重要标志,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镶嵌在天安门之上。
但是后来有人对这画像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在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的毛主席画像已经开始逐渐减少,天安门的毛主席画像,还会长期存在吗?在那个时候,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决定来中国采访,她也试图将这个犀利的问题抛给邓小平,让邓小平做出回答。
法拉奇是一位非常聪明的记者,她用语言犀利,且擅长使用欧洲存在主义理念,让她的采访对象不自觉地在她面前放松警惕,并且落入她编织的“陷阱”之中,反应过来之后才叫苦连天,当年美国一位重要政府官员基辛格,就被她耍的团团转,而法拉奇为了能够采访到邓小平,也是煞费苦心,经过意大利总统的牵线搭桥后,她终于获得了来到中国的签证。
1980年8月21日,邓小平接待了法拉奇,当时在场的人并不是很多,除了采访者和邓小平以外,就只有一名翻译、一名外交部新闻司负责人,还有一个记录员,采访的环境看似是十分轻松的,轻松背后却有暗流涌动。
法拉奇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一开始就祝福邓小平生日快乐,两人进行了一番寒暄之后,很快就步入了正题,法拉奇为了这次采访,本就是有备而来,她问出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犀利的问题,关于毛主席的画像,她表示说“现在根据我的观察,在北京这里的毛主席画像已经在减少,我今天来到人民大会堂之前,只看到了天安门的城楼上,还挂着一幅毛主席画像,那它以后还会保留吗?要保留多长时间呢?”
当法拉奇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背后深层次的想法,并不只是一张画像那么简单,她是想通过这个方式,旁敲侧击问出邓小平对于毛主席的态度,而下一刻邓小平所说的一句话,让法拉奇顿时愣住了,他斩钉截铁的表示说“要永远保留下去!”
在做出了坚定的回答之后,邓小平随后就说出了原因,他表示说现在毛主席的画像逐步减少,并不是因为恶意,而是因为把毛主席的画像到处乱挂,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但是,在一些神圣庄严的场合,毛主席的画像必须出现,所以,这一张画像必须永久铭刻在天安门的城楼之上,作为一个国家标志,旗帜鲜明地高悬着,它不仅是一张画像,更是一种神圣的象征,一种目标和守望,也提醒新中国后来的领导者们,要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并且顺应时代变化,将它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