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母》启动仪式海报 海报设计:姚海涛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刘叶 记者 荀超 摄影 陈羽啸
1月29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大型原创话剧《苏母》,在成都阿来书房举行启动仪式。该剧以一本“家训”为线索,讲述了“眉州苏家”的“顶梁柱”、 “三苏”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 程夫人养家、治家的故事。
在启动仪式的学术对谈环节中,三苏研究院副院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苏轼学会理事阮怡谈到了苏母的人物性格以及她心中的苏母形象。
“她是一个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人,有着超凡的情商和智商。”阮怡向大家介绍道,苏母本姓程,又称程夫人,乃时任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实打实的高门之后,嫁与苏洵算是“低嫁”。面对苏洵早期反感应试科考、想要行万里路去增长见识的决定,程夫人不仅没有加以阻拦,反而报以尊重的态度。
阮怡在学术对谈上聊《苏母》
等到苏洵27岁时幡然醒悟、想再走仕途时,她变卖家产维持生计,全力支持苏洵的科考。哪怕在随后的十年间,苏洵并未高中,甚至在一气之下决定归家闭门读书,程夫人仍未反对苏洵的决定。最终,苏洵闭门读书读出了成就,声名鹊起,就连欧阳修也对其文采大加赞赏。在程夫人的操持与支持下,苏家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家族。“她的这种担当精神和善解人意,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是有大智慧的人。”阮怡说。
谈及话剧《苏母》,阮怡也表达了自己对舞台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期待,“要突出程夫人的才华与学识,因为她出身于一个名门望族,从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在阮怡看来,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她不会有独到的眼光和胸襟。“苏轼弟弟苏辙对母亲的回忆中,也描述了程夫人好读书、通古今,所以《苏母》在舞台上应该首先表现程夫人丰富的学识。第二个就是她品德的高尚。”
阮怡在学术对谈上聊《苏母》
在阮怡看来,苏轼的金钱观十分豁达,这一点受教于他的母亲,因为在程夫人嫁给苏洵时,两家家世并不相配,而程夫人在婚后过的是拮据的日子,但她既不骄矜,也不埋怨,而是持家有方,使得家庭财富得以积累,并不断向身边困难的亲友伸出援手。苏轼在母亲的影响下,亦是热情豪迈、热心公益。“这是一种高尚品德的传承,也是一个高风亮节的女性符号。”
除了品德和学识,阮怡认为,《苏母》还可从“三苏”的回忆性文章中,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件和苏母的精神相结合,“比如苏母教苏轼读《后汉书》至《范滂传》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范滂被当时专权的宦官诬陷,死前和母亲告别,劝慰母亲不必过于伤心,范滂母亲痛苦之余表示,儿子为正义而死、为圣贤而死,定会名垂千古。苏轼读完范滂传,问母亲:“如果儿子要做范滂这样的人,你同意吗?”程夫人的答复是:“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然后非常高兴地对周围的人说“吾有子也”,为这么一个有志向的儿子感到高兴。
讲解完这个故事后,阮怡补充道:“从这个故事里面就可以看出,程夫人从小教导孩子,那就是要做好人、行善事,哪怕是面临生命受到威胁、受到考验的时候,也是如此。在这样的教导下,我们再反观苏轼的一生,这种精神确实也有所体现。”
阮怡在学术对谈上聊《苏母》
大史学家司马光在为程夫人写的墓志铭中,曾对其作出极高评价,称苏母与孟母、岳母为历史上齐名的贤母。苏母劝夫以进、教子以学、持家以富,并辅佐苏家三父子,使三苏走进了中国的文化圣殿,并成为清廉从政、爱民勤政、严于律己、高洁旷达的国家栋梁之材。围绕程夫人的故事创作的《苏母》,将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运用中国戏曲特色和四川元素相融合,展现程夫人坚韧、智慧的“贤母”形象,再现优良的家风家教对家庭、教育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据了解,该剧将于2024年4月在北京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