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8日,芬兰举行总统选举投票。根据当晚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来自芬兰议会第一大党民族联合党候选人、前总理亚历山大·斯图布获得27.1%的选票,排名第一;独立候选人、前外长佩卡· 哈维斯托获得了25.7%的选票,排名第二。
由于没有候选人获得半数以上的有效选票,排名前两位的候选人斯图布和哈维斯托将于2月11日进行第二轮角逐。获胜者当选总统,任期将从3月1日开始。
△《政治报·欧洲版》网站报道截图(题图左为哈维斯托,右为斯图布)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指出,芬兰第一轮总统选举无人胜出,这和近期芬兰国内的政局变化有关。
去年6月芬兰议会选举中就暴露出芬兰政坛碎片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上届政府期间曾经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无党联盟”,上届议会选举中也没有一个政党的支持率超过20%。尽管芬兰总统选举相对来说会超越所谓的党派分歧,但毕竟这些候选人都来自各个政党。
关于第二轮选举,从现在的情况看,目前领先的第一大政党民族联合党候选人斯图布的胜选赢面比较大,因为排名第三的候选人来自芬兰人党,该党和民族党联合党正在联合组阁,因此芬兰人党的支持者有可能会转投斯图布。
崔洪建认为,这次芬兰总统选举之所以引人注目,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芬兰总统的“全能权力”。因为在俄乌冲突陷入僵局,芬兰正式加入北约的背景下,谁最终当选芬兰新总统,将决定未来芬兰如何与俄罗斯相处。
和其他北欧国家领导人不太一样,芬兰总统具有签署法令,包括提名最高行政官员的权力,可以和政府一起制定外交政策。此前马林政府曾经在总统和政府的外交权重划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加入北约后,芬兰的外交安全政策变得比以前更加重要。这次芬兰总统选举结束后,一定程度上会确立未来一段时期,总统和政府在外交权重上的分配。
对于芬兰而言,未来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多。目前北约正在举行号称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芬兰作为新的成员国参与其中。而芬兰和俄罗斯之间有着很长的边界,此前芬兰和俄罗斯已经在边界问题出现了一些摩擦。未来芬兰要想确保自身安全和其他方面的利益,就必须非常谨慎地处理和北约以及俄罗斯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寻求某种平衡,更符合芬兰的利益,但是目前这种平衡,似乎正越来越难以维持。
△欧洲新闻网报道:出于对混合战争的担忧,芬兰将其与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再关闭一个月。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直播世界》
总台记者丨董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