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教学能力,单单在成绩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抓住了这两点就能确定是不是一位好老师:
1、有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育最大的功能是点燃和启发。哪怕老师什么都不懂,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那就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老师,带有启发能量的太少了,在成绩为尊的体制下,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给孩子塞知识,因为老师的评优选先直接和学生的成绩挂钩,启发和点燃是温和炖肉,其价值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而老师的班级一年一换,一年一评比。如果把功夫花在激发孩子学习欲望上,在起步阶段很难见到效果,见效可能在一年以后甚至两年之后,没有那个老师愿意干自己栽树别人乘凉的傻事。所以,现在的教育就是图个短频快,如果今天播种明天能收获,就没必要等到后天了。谁还愿意耐下性子激发孩子学习的的欲望。
我上高中时学校来了一位博士后,当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问:“学习上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博士后回答:“是不爱学习!”
等孩子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自然会爱上学习,那么无论孩子的天赋如何,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2、有没有把学生的努力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我们遇到的老师大多都很尽职。每天面对那么多的学生,课堂上苦口婆心,课后批改一堆又一堆的作业,晚上还抽时间和学生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绝大多数家长感叹,老师这个职业根本不是个人干的,太辛苦了。在大学校待久了的老师,多多少少都有腰椎间盘、颈椎方面的职业病。每到临近开学,老师都有上战场一样的痛苦感。
老师的工作精神真的能感动很多家长,但是懂点教育知识,或者知识水平高的家长,时不时嫌弃老师没有教到点子上。这是老师的知识层次和教育理念的局限性造成的。
每年开学,学校都会给每位老师下发教材和教案,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按照手头上的教案设置的流程上课的。而教案的教育思想就是怎样教孩子知识。这个教育出发点本来就是错误的,所以很多老师也跟着一错再错。正确的教育方向不在教而在学上。就算有潜心研究教育方式方法的老师,也只在教上研究,不会在学上下功夫。所以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是没有高度的。只有研究怎样学更高效,并亲身体验那些高效的学习方法,那么教育方式和理念才能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大多数老师干的都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能遇到一位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上的老师,那真是谢天谢地了。
我遇到过一位这样的语文老师,他不让学生自己写作文,也不教学生怎样写作文,其实自己没有写作的习惯,也不明白写作是怎样一回事,自然教不了孩子写作。可他带的班级的语文成绩很高,他是怎么做的呢,每次的习作课,他会让学生背诵两篇习作备考。小学的考试,基本每次考试的作文都不会超出八个单元中习作的范围,每次考试,他们班的学生直接套用背好了的优秀作文。作文上拿了高分,语文成绩自然水涨船高。可是除了考试,他们班的学生没有读课外书的习惯,随便写一篇日记相当难。你能说这是位好老师吗?
#2024开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