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青年”为传统文化插上科技之翼
创始人
2024-05-04 22:39:08
0

原标题:“知了青年”为传统文化插上科技之翼

  “当原本用肉眼难以辨识的碑文变得清晰可辨时,我们宛若穿越回数百年前,看着来来往往的文人墨客在崖壁上挥毫……”向记者展示摩崖石刻的高清复原图像时,孔皓激动不已。

在湖南长沙,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联合一个名为“知了青年”的年轻团队,利用各种数字“黑科技”,让历史文化遗产在与科技的碰撞中“焕新”“焕活”。

“90后”团队成员孔皓是浯溪碑林数字修复项目负责人。在她看来,数字技术不仅能让模糊不清的碑文重获新生,也为更多文物的活化利用带来了可能。

地处湖南省祁阳市的浯溪碑林,是大型露天碑林,集中保存了505方唐代以来的摩崖石刻,是稀有的书法石刻宝库。但由于自然原因,浯溪摩崖石刻表面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风化,很多字迹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抢救”摩崖石刻,迫在眉睫。以“90后”“95后”为主力的“知了青年”团队,去年夏天开始开展资料采集工作。

“尽管许多碑文肉眼已看不清了,但只要刻痕深度还大于0.01毫米,我们就有信心复原它!”孔皓介绍,团队使用专业设备,从数十个方位对每块石碑进行图像采集,后期通过图片叠加、算力支撑等工艺和技术,实现高精度数字成像,让石碑石刻上的痕迹重新显现。

重获新生的摩崖石刻,将进入团队打造的碑刻数据库。如今,这个数据库正逐渐变得丰满——不仅储存有摩崖石刻的基本信息,为人们提供原始照片、微痕影像、灰度图、数字拓片等,还梳理出505方碑刻和300余位名人的关系图谱,方便专家学者、设计团队围绕碑文进行二次创作。

“一次建设,持续使用。这一数据库,将成为我们搭建‘云游浯溪’‘数字浯溪’等展示平台的强大支撑。”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理事长、“知了青年”创始人李武望说,未来无论是游客还是设计师或书法爱好者,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游览碑林、欣赏石刻、读懂碑文、学习书法。此外,团队还将携手非遗传承人开发拓印、字帖、文房用品等产品。

在李武望看来,文物数字化不仅仅是存储在硬盘里的数字化,更是对传统文化及其现代产业生态的“焕活”。

“我们的工作目标,不仅是让碑文从看不见到看得见,更是让它能被看得懂、并且被人们所喜欢。”李武望说,“从数字采集、数字修复到‘二创开发’、传播展示和产业应用,我们希望进一步发挥文化遗产的艺术、学术和产业价值,让它们更好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记者张格 鞠银河)

新华社长沙5月3日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徐麟会见科大讯飞公司董事长刘庆... 10月14日,省委书记徐麟在贵阳会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一行。副省长罗强、科大讯飞公司高...
全球前沿农业科研成果集中亮相2...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正在召开,新京报记者获悉,本次大会共吸引了来自90...
科大讯飞发布AI翻译耳机 同传... 10月14日,科大讯飞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与迪拜Gitex Global现场,同步发布全新AI翻译耳机。...
OpenAI千亿级合作遍地开花... OpenAI与博通(AVGO.US)传闻已久的合作终于摆上桌面。 两家公司于10月13日联合官宣了这...
云南景谷白茶加“科技锁” 茶农... 古树白茶入仓扫码称重、数据上传、检测入库——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民乐镇秧塔大白茶政府公共仓,一套数字...
公安部官宣:11月1日起 新车... 快科技10月14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公安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从11月1日起,将在全国全面推...
横店东磁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横店东磁(00205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本土原创音乐剧如何保留“中国味... 近日,第四届上音国际音乐剧节在沪落下帷幕。10月7日到10日,英国、韩国、德国顶尖专家带着海外经验赶...
在深圳如何办理社保卡? 在深圳如何办理社保卡? 小编今天一文给大家讲明白 社保卡的作用 以及深圳社保卡的办理流程 社保卡的作...
我的知识产权朋友|如何培育高价... 《我的知识产权朋友》完整视频。 培育高价值专利,绝非偶然。 一项专利,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市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