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邻居要修理……1962年的中印边境因为一场战争变得不再平凡,1962年10月对印反击战的枪声正式打响,仅仅历时一个月左右,这场战争就以中国方面的主动停火而就此画上句号。虽然这场战争打得并不算久,但是印度方面依旧付出了较大的伤亡,共损失4383名印度军人,中国方面也有722名烈士因此牺牲。但总体来看,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取得了战术性的较大胜利。
双方的停火,并不意味着战场工作就结束了,还涉及到战后的战场清理,包括武器装备类的清理工作。1962年12月,我军的边防部队开始对在对印反击战中所缴获的一批印军武器和物资进行集中的清点工作,并在之后悉数交还给印度方面。据悉,当时的战后武器清理场有6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在这里来自印军的火炮,重机枪,步枪,冲锋枪以及上万发的炮弹和子弹等等都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方便我军士兵进行清点。我军士兵不仅将这些武器和弹药都分门别类的摆放规整,就连危险物品上都会有专门的标注,甚至坦克,装甲车等的油箱都被擦洗的很干净,油箱里也被注满了油。此外,我军还派遣了专人对这里的印军武器进行看管,直到前来交接的印度军方确认无误,并在物资清单上签了字以后,交接工作也算是正式完成,我军这时候才撤走了负责看管武器和物资的相关士兵,也算是尽心尽责了。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惑,对于这些缴获而来的武器装备为何不能为我军所用,而还要如此大费周章的归还给印度呢?原因很简单,首先,印度的这些武器装备其实并不先进,很多都还是二战时期的老旧武器,比如李恩斯菲尔德步枪,斯登冲锋枪等等,但是当时的我军部队武器早已是“56式”家族挑大梁了,比如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等等,以及一部分54式冲锋枪,53式重机枪等等枪械。所以印军这些老旧的枪械对于我军而言,并没有过多的利用价值。
另外,就算我军将这些印军武器归自己所有,那这些数量众多的武器装备也总需要运输到专门的地方进行看管吧。但由于当时我国的后方部队所处的环境都是高原山地地区为主,因此武器的运输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但是印度方面的地形地势较之于我国就相对平坦很多,因此在武器的运输方面也要容易些。因此我军在停战以后,综合了军事运输方面的考虑以后,也决定不接收这批印军武器,见好就收。
再加上,当时的形势对于我军而言其实并不是很有利,毕竟面临着苏印韩三国夹击的窘迫之势,我军主动停火并迅速撤军才是最好的选择,而友好的归还印军武器这一做法也能间接的帮助我们在停战的谈判中拥有更多的优势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