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关系,一直为后世读者津津乐道。这对“仁君忠臣”,也成为一个典范,被无数人所熟知。
但在正史记载中,诸葛亮出山之后,并没有立即得到重用。他正式被刘备授予官职,是在赤壁之战的后两年内;而诸葛亮正式成为蜀国的二号人物,其实也是在刘备称帝之时。甚至刘备在进位汉中王时,诸葛亮在百官劝进表中只排名第五。
《三国志·先主传》列出了这份名单:“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这份百官劝进表,是根据每个人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功劳与名望来排的。因此这反映出了诸葛亮当时的地位,虽然也身居高位,但并不是二号人物。
或许有人会问:诸葛亮不是刘备最看重的谋士吗?
还真不是,刘备最看重的谋士,其实是法正。据《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刘备亲征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曾经感慨:“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显然,诸葛亮自己都认为,自己的话语权比不上法正。
另外,裴松之还补充了一个故事:汉中之战期间,刘备有些“上头”,竟然亲自走到阵前督战,因为他还在气头上,所以没一个大臣敢劝谏的。此时法正走上前去,与刘备并列而立。后者无奈,只好与法正一同退回了后方。从这个例子中也能看出,刘备对待法正无比重视。
当然,法正也在这份劝进表中,只是他的资历尚浅,还排在诸葛亮的后面。但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前五位高官之中,竟然有三位与法正有着密切关系。
马超与射援,都是扶风人氏,而法正与孟达,同样是扶风人氏。古人讲究“乡党情怀”,因此可以将这几人看做是同一个阵营的。另外还有彭羕,李恢等人,也都是法正等人的好友。
再来看这个许靖,看似没有立场,实则也是与法正一伙的。许靖在东汉末年很有名,相当于读书人里面的“明星”人物。他在中原的时候,曾经和自己的堂兄弟许劭一起举办了个活动,叫做“月旦评”,是当时名气最大的人物品评盛会。就连曹操,也是得了许劭的评价,这才声名鹊起的。
为了避难,许靖就来到了蜀地,成为刘璋的座谈之客。后来刘备入蜀,许靖曾打算暗中投敌,所以这让不少人对他颇有微词。当时刘备一度想要杀掉许靖,可法正这时候出来了,劝说刘备效仿燕昭王“千金买马骨”,以重用许靖为名,从而吸引大批人才来投。所以许靖对法正的谏言,始终是十分感激的。
说到这,或许众位读者已经明白了一点:在汉中之战与成都之战两场战役中,出力最多的就是以法正为首的这个扶风小团体。从出身来看,这个小团体又属于东州士族集团,所以益州司马庞羲,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毕竟,刘备能顺利进入蜀地,离不开东州士族集团的支持;反观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士族集团,并没有出多大力。这时候的诸葛亮,虽然是刘备的军师,但也只是负责筹措粮草以及处理内政这方面的工作。
综上,诸葛亮在百官劝进表中只屈居第五,其实是代表了荆州士族集团当时在刘备手下的一种尴尬境遇。除此之外,刘备还有另外一层目的,那就是新人归附,当予以重利。
除了一些老臣子,荆州士族应当是刘备最信任的了。毕竟这些人也是丝毫不嫌弃刘备的出身,从微末之时便跟着他。而东州士族集团,则与之相反,刘备虽然给予他们高位,但也只是为了笼络他们。除了法正以外,许靖、马超、庞羲等人,无一都是虚职,并没有实际权力。
就以马超为例,虽然他在劝进表中高居首位,但刘备却从未让他执掌过兵权。而在蜀国的大小战役中,马超除了在下辨一战中一闪而逝,便再无踪迹。
正因如此,在法正死后,东州士族集团的地位也逐渐低了下来。刘备临终之前,特意点明诸葛亮日后的主导地位。这其实便是在说明:只有荆州士族集团才是完美贯彻他理念的执行者。
与日后的风光相比,诸葛亮此时受点委屈,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