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的确是有一番功绩的,不说他和他的曾祖父汉武帝平行,但最起码也只是稍逊一筹。
汉武帝的伟大是在于政治、军事上的,在政治上,汉武帝用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资源实行“大一统”,这个大一统从政治到经济,最终再到思想,主要的作用是“奠基”,在汉武帝时期还看不出什么,但后世颇为受用。
虽说在汉武帝后期,因为卫霍的逝去,对匈奴的优势被打破,甚至还打了几场败战,但汉朝此前对匈奴的重创和消耗是毋庸置疑的,这为后世的皇帝开辟了一个很好的局面,那就是国内的力量基本统一,国外的压力所剩无几。
汉宣帝在汉昭帝刘弗陵之后,刘弗陵在位时间不长,寿命短暂,而主导这一切发展的乃是顾命大臣“霍光”。
霍光是旧武帝时代的人物,兄长乃是千古大将霍去病,霍光是深知汉武帝之强大根源的,所以汉武帝也敢于把刘弗陵交给他,让他继续把汉朝经营下去。
也是因为给了霍光摄政一般的权力,霍光更全面地理解了汉朝正在进行的政策,实施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在汉宣帝即位之初,霍光很完美地完成了这一场权力过渡。
又很巧的,汉宣帝本人算是“忍辱负重”,当年父亲和爷爷刘据因为权力斗争而一一被害,曾祖父汉武帝对他形同陌路,所以他即便即位了,也是“势弱”的皇帝,若是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那个倒霉的“刘贺”(汉废帝,被霍光所废)。
另一方面还有霍光给的压迫,汉宣帝也算是被逼着走向了上进的道路,这也注定了汉宣帝是一个“明君”,因为朝堂和环境来的压力,让他没有心思享乐,能做的就是发挥前人的力量,继续壮大汉朝。
而关于汉宣帝,他的第一大功绩,自然是“再创匈奴”。
本来在汉武帝末期,匈奴因为剿灭不尽有了复燃的趋势,他们再次回归漠南(汉朝以北),而且在回归的时候,多次击败了汉朝,如果给他们数十年的时间,那么也将恢复过来,对大汉再次造成致命威胁。
所幸汉宣帝没有懈怠,特别是在本始二年、本始三年的两场战役中,重创了匈奴,在对战匈奴的过程中,汉宣帝为了起到稳妥的效果,联合了乌孙国,这在外交上是一次伟大的进步,联合共同击败了匈奴的部分主力。
这一战后,匈奴元气彻底大伤,人口减半,牧畜甚至是被打得几近于无,遭遇如此大难,匈奴内部立即分裂,分裂之后的匈奴,纷纷对大汉称臣,这个时候他们反而开始了漫长的内斗,汉宣帝对匈奴的这次围剿,直接制造出了百年的和平。
有了武功的稳定,接下来才有机会创造文治,在霍光去世后,汉宣帝迅速拿回了权力,而且还顺势除掉了霍家,霍光虽然有功,但历史对霍家是有争议的,因为霍光和霍家的很多举动,都有僭越之嫌,霍光还一度被认为是“奸臣”。
但汉宣帝没有落井下石,该给霍光的名誉都是给了。
不过霍光不在后,大汉的内部局面,真的不是那么好。
汉武帝后期,因为汉武帝本人的因故,大汉朝开始走下坡路,大一统执政是对的,但是汉武帝开始喜欢“求道修仙”,另一方面还好大喜功,这样的统治者给了国家很大的负担,为了加大朝廷的收入,汉武帝不断透支着文景之治留下的底蕴。
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后,汉宣帝立马集合力量来改变局面,汉宣帝的改革是全面的,以恢复发展和稳定社会为基础,也将民间会发生的动荡灾难给算进来了,这个时期被汉朝人称为最美好的时期,而汉宣帝的统治时期,也被认为是大汉最轻松的一段时期。
不过汉宣帝的改变不是和汉武帝反着来的,汉宣帝依旧保持了大一统的不变,也保证了盐铁行业的收入归于国有,汉宣帝做的,只是减缓了底层人民的压力,把矛盾转移到了豪强的身上,为了完成这件事,汉宣帝任用了很多人才。
和汉昭帝刘弗陵一同被称为“昭宣中兴”,这里面,“宣”的分量最重,而被称为一段盛世,背后肯定是有着很多文人文臣的付出,汉宣帝时期也并不单调,都是功臣们的集合,因此有人说汉宣帝也是千古一帝,只是后世人更倾向于霸气的“汉武”罢了。
随着文治的逐渐强大,又再次反过来“反哺”武功。
击败匈奴,这是汉文帝、景帝、武帝三代人的命题,但到了汉宣帝时期,随着大汉对西域的不断拓展,外加商路的打开,对西域的“全面征服”又成为了必要,因此在汉宣帝时期,军队们再次指向西域,打下许多国家,也征服许多国家。
著名的“西域都护府”就是建立在这个时期,西域都护府的震慑力是强大的,也把汉武帝未曾打出去的国威打了出去,当时西域人无不倾慕大汉的强盛,这在后世也只有唐太宗才能做到,而且汉宣帝乃是前人,意义更加深刻。
总体而言,汉宣帝的成就的确是斐然的,因为汉宣帝的“出身”本来就不算是很好了,当年还差点皇族都不算,和汉武帝一开始就是皇子,后来还当了太子的身世比,差之甚远,可是汉宣帝也有着汉武帝没有的品质。
汉武帝后期就有着那种“贵族皇帝”的弊病,喜欢年轻的女子,纵欲不断,又喜欢上了修道成仙,走上了始皇帝的老路,但他还因此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江湖道士,可谓是荒唐至极,因此汉武帝的后期,汉昭帝时期,大汉其实是有些走下坡路的。
而汉宣帝却不会如此,虽然汉宣帝没有能在汉武帝的基础上再次创新,譬如推恩令之流,但是汉宣帝却是把这个基础稳住了,且把汉武帝后期的弊病尽量地消除,这也是后世人觉得汉宣帝不逊色于汉武帝的原因。
汉武帝也好,他的曾孙子汉宣帝也罢,他们都是时代的集合体,不能说独立于时代之外而论伟大,如果是那样的话,便叫做历史唯心主义了,所以汉宣帝比汉武帝稍微低一头,这是一种谦卑的体现,只关乎礼法,不关乎现实。
若是以综合而言,汉宣帝反而是更甚于汉武帝,因为汉宣帝更执着于政事,曲折的过往让他懂得帝王的真谛,汉宣帝可以说是更称职的天子,而汉武帝只是威武的天子,未必是那个反哺万民的天子,在类型上,汉武帝就比汉宣帝弱一头。
可“千古一帝”,更多时候需要的是“杀伐果断”、“狠辣”的心性,有之千古一帝,没有的话,容易被世事、世人所裹挟,例如宋仁宗,一生得到士大夫给给予的名誉很高,乃是“仁”,但是却不足以成为千古一帝。
反正在学术上,有“闻道有先后”,前者地位更高,这是一种不可回避的现实,若只唯心地说,汉宣帝更高于汉武帝,但要唯物地说,汉武帝的确更高于汉宣帝,毕竟汉武帝的那种胆识和时代环境,就不是汉宣帝可以比拟的。
而后人们也没有说将这一对曾爷孙的地位弄得很悬殊,西汉时期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但是汉武帝和汉宣帝就是其中的两个,汉武帝乃是“世宗”皇帝,而汉宣帝乃是“中宗”皇帝,两者互有特色,有先有后,但没有太大的差距。
之所以汉宣帝在后世名声并没有汉武帝广泛,这还是因为“大一统”的集权制度下的宣传必要,汉宣帝比起汉武帝,多少还是有些“仁慈”,而这种仁慈,不是后世宣扬“秦皇汉武”的统治者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