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护理和照顾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为保障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近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要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对养老机器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一直以来,中国养老市场存在着人才需求大、服务周期长和盈利困难等问题,而近年来日韩等国家的探索实践表明,老年护理机器人被认为是可以解决人才缺口问题的机会,老年机器人可以提供24小时的看护服务,帮助老年人完成日常起居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可以预见,智能机器人在养老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将共同推动我国银发经济事业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无疑将在养老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那么,养老机器人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到底如何落地?又存在哪些困难和瓶颈?1月19日,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发起,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张峰、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家春、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中新、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高步文、副主任张子英、葛颀、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陶立群、盘古智库研究院院长马旗戟等20余位嘉宾,莅临达闼机器人公司考察交流,与会专家讨论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养老产业中的应用结合前景,还围绕老年人问题和智能机器人在养老行业中的应用,讨论了养老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的版权,以及养老机器人的伦理、安全、法律和服务逻辑等问题,并提出了价格、测试和迭代等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达闼机器人高级副总裁杨光华陪同参观交流,并分享公司创新成果。
▍新技术与养老机器人的融合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养老机器人如何结合,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点明了基调:人工智能只是一种工具,不能替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机器人本质上也是人类的重要工具和智慧结晶。因此他认为,不要将机器视为人,也不要将人对待成机器,技术是服务于人类才是正确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如何打造能够更好服务于人的家庭养老服务机器人就至关重要。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提出,前段时间,斯坦福大学华人团队开源的机器人产品,其实就展现了家庭机器人在老年服务中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家庭养老机器人的应用正越来越广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养老服务无疑是科技助力生活的优秀蓝本。未来如果家庭养老机器人可以实现提供日常照顾、健康监测和紧急救援、情感支持、智能家居管理和护理记录等多种方式,就能展现出非比寻常的可能性。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步文也赞同这个观点,他表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应用有望成为养老产业中的新亮点。由于大数据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包括ChatGPT等产品的应用越发广泛。人工智能如果依托机器人、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和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转型升级动力。
但高步文也指出,养老机器人需要具备多种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目前这些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有待进一步研发和改进。此外,养老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也相对复杂,要求机器人具备较高的自主控制和环境感知能力,这必然需要技术的持续研究突破。
因此,时下最热门的大模型技术也成为会议谈论的焦点,会专家认为这可能与养老机器人产生更大联系的重点技术。曾剑秋提到,大模型技术可以提高养老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大模型开源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主要以欧美模型为主,目前大模型的发展主要是基于语音和文字的文本更新,未来如果做到通过例如神经网络模型未来将有望模拟并克隆人类的行为,使得机器人可以自主完成各种任务,商业前景巨大,因此中国大模型领域的创业或许可以尝试与机器人产业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
不仅如此,曾剑秋还指出,养老机器人将有望反向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养老业带来高速发展奇迹。因为纵观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可以发现,从 3G 到 4G 的突破在于解决了马路开车的问题,而4G到5G、6G则是千兆比特的提升,相当于400车道的宽度,这不仅能够可以满足大数据的发展需求,而且带来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能力。因此,5G 通信技术的颠覆性发展已经成为养老机器人快速升级的新动能,养老机器人如果能深层次融合5G技术,将带来新的产业纵深。
达闼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也非常认可新技术对于养老机器人的价值,他在会议视频致辞中指出,5G 通信技术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机制将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达闼当前努力的重要方向。同时他提到,如果按照马斯克的预测,2050 年每个人会拥有两个机器人,机器人会成为福特汽车一样家家必备的产品,结合新技术后,2025年机器人保姆极有可能先一步实现。
▍租赁模式的可行性
目前,养老机器人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深度拓展的新领域。与会专家指出,在实践中,人工智能技术在老年场景中应用颇广,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知识、做好新服务,还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与老年人进行对话和互动,提供陪伴和安慰。机器人还可以播放音乐、讲故事等,为老年人提供娱乐和心理慰藉。未来如果能实现人工智能与通信信息通信领域的市场交融,将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助力养老高质量发展。
那么,如何进一步实践落地养老机器人这条道路?黄晓庆在致辞中提到了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云端机器人+租赁的模式大有可为。他认为,一个老有所依的产品,应该简化到每个月只需交月费即可使用,而云端机器人作为通讯行业与智能机器人紧密相连的方式,则需要信息租赁行业运营企业在云网端上为机器人提供支持,双方结合有望成为杀手级应用。
在具体实践上,达闼公司高级副总裁杨光华介绍,达闼一直坚持认为人工智能最终需要有一个物理实体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力。公司在机器人操作系统和智能柔性关节上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成功研发出各种类型的云端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养老院、医院等场景,如上海马桥敬老院、成都花乡锦欣养老院。公司也在积极推动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合作,通过B端业务撬动运营商C端业务发展,逐步将5G云端机器人引入家庭,开拓更广阔的服务机器人市场。
高步文也非常赞同机器人与通讯行业的结合前景,他认为,着力搭建人工智能与通信行业合作共享交流平台,将促使两者在市场上实现交融,推动人工智能与通信信息通信领域的深度融合。
同时,盘古智库研究院院长马旗戟还关注到,一直以来,养老机器人的制造成本较高,导致市场价格也相对较高。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可能会限制养老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因此,如何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是养老机器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马旗戟以日本在ToB领域的养老机器人进社区合作经验为样本,认为共享经济租赁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同时他也指出,随着养老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跟进和完善。例如,如何制定合理的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以确保养老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保护老年人的隐私和权益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及出台更完善的政府支持政策。
▍机器人回归到人
在养老机器人与多项技术的结合上,曾剑秋认为,由于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是规模型平台化,数智化一定会是养老机器人发展的基础。
因此,养老机器人的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包括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多个技术要点,养老机器人在数智化的基础上,还要提升智能化水平,关注结合老年人需求的机器人设计问题,关注包括老年人的作息时间、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等,真正做到服务于人类发展。
在养老机器人功能设计上,专家们还建议,在养老机器人与大模型的发展过程中,机器人公司需要能够与老年人进行交流和碰撞,需要挖掘老年人真正关注的问题,也就是“老年人问题”,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为老年问题不仅仅是年龄大的老年人,按照数量和比例,也有高龄老人和痴呆老人的问题,例如1000万老年痴呆患者,中国在对老年人问题的认识上尚有欠缺。
在具体功能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陶立群认为,智能机器人因此需要可以通过学习功能适应不同家庭的需求,如帮助老人翻身、预防褥疮等,或者提供日常生活的帮助,如起床、洗漱、穿衣等,或者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如吃饭、切菜等,甚至进一步帮助老年人进行基本的运动和活动。养老机器人除了可以服务老年人外,还甚至可以作为移动摄像头,监测老人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只有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了解老年人心理,才可以避免老年人对机器人产生抵触心理,智能养老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中才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