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联邦总统普京年初签署命令,确定2024年为中俄文化年。本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俄罗斯书法美术作品展”为文化年拉开了帷幕。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代表团以及俄罗斯文化与艺术活动家参加了活动。他们不仅相互了解作品,同时就未来2年的计划达成了共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参加了隆重的“书法艺术作品展”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张汉晖参加了开幕式。他指出,举办文化交流年的决定,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大使强调,文化交流为推动各领域合作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借助于文化交流,“中俄友谊深植于两国人民的心中,并代代相传”。
他用俄语讲道:“我很高兴地强调,今天的展览是文化交流年框架下的首次活动。该活动有助于落实两国首脑达成的重要共识,巩固文化领域的交流。我相信,俄罗斯朋友通过展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华人书画艺术基金主席张杰率领中国艺术家专程来到莫斯科。他指出,此次展览将成为两国艺术家和书法家共同发展文化遗产的重要里程碑,也将有助于更好地相互了解,成为对话的平台。
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文化顾问达利娅·卡拉切娃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现在,文化正成为举办会议和寻求共识的主因之一,而且,为此还设立了“通过艺术家的眼睛”艺术项目,其目的是向各国介绍彼此的文化,提供了研究文化的机会。
她说:“很多人并未足够评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东方国家对此的接受度是深入的、细微的。艺术不仅是欣羡的对象,同时也是会晤的借口。交流可让对话者清楚地知道他们有多么的尊重对方,对彼此文化的深入程度有多大,有多接近或有什么不同。我们的领导人宣布举办文化交流年,再次展示他们的深度和远见,体现出彼此尊重。这是非常重要的、细微的、真诚的,其价值难以估量。”
专家卡拉切娃认为,“通过艺术家的眼睛”项目的任务不仅在于带来美和让艺术世界的人彼此接近,不仅是简单的举办展览和了解文化,还在于其是交流的平台。期间的会晤、交流、联合项目和创建共同的遗产是必不可少的。外交不仅是商务会晤,还有文化上的交流,讨论对世界的看法、事物本真和对美的理解。
她说:“现在,我们在此项目框架下正组织‘好客的精神与传统’活动,我们此前已在印尼和斯里兰卡大使馆举办过。下一个是有关中国的活动。不久前,作为加强进一步合作的部分内容,文化部和我们的项目赠送了礼物。专门创制的艺术项目是一只巨大的茶碗,介绍俄罗斯人对茶之美的理解,我们由此来寻找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中俄书画展代表团副团长,中国万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秘张祥军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采访时称,通过艺术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民间友好,推动文化融合,深化相互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对经济的影响。通过文化交流拓展国际视野 ,增进世界的和谐。
他说:“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各自拥有悠久和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交流与互动,让彼此的文化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相互影响。我认为中俄之间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以及佛教文化传到了俄罗斯,同时,俄罗斯的皮草、珠宝等商品也进入了中国,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我认为文学方面,俄罗斯的文学作品如普希金、托尔斯泰的作品,已被翻译成中文,对中国读者产生了影响。同样,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也影响到了俄罗斯,如中国的古典诗歌和中国画。在中俄边境口岸,我就有同学在满洲里、绥芬河、黑河,两国的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中俄元素独特的地区文化。两国之间相互影响需要长时间的互动和融合,未来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会进一步加强。”
欣赏展览作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文化的相互渗透已进入新的阶段。俄罗斯艺术家在自由地讨论不同书法形式的细微之处,并带来了自己的“实验性”作品。中国客人非常了解俄罗斯的经典作品,认同他们对自己的创作的巨大影响。
孙金超是俄中艺术家协会会长,来莫斯科学习多年,曾经就读于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跟随安纳多里-柳巴文院士学习油画,后就读于俄罗斯斯特罗冈诺夫国立工艺美术大学学习玻璃艺术。在俄罗斯学习期间主要是以油画和玻璃艺术为主,平时自己会画一些有趣的插画、中国画和书法。现在他有一些喜欢中国艺术的俄罗斯学生,主要教授她们学习中国画和中国书法;并在中国驻俄罗斯某些企业单位教授俄罗斯油画。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他称,以油画为例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为更好地向苏联学习,曾派出一批优秀青年和专家到苏联学习,其中就包括画家和雕塑家。另外苏联政府也派出以马克西莫夫为代表的艺术家在中国进行讲学,开设培训班。学院回到各地开始推广马克西莫夫的绘画方式和技法。由于历史环境问题中国对西方绘画知之甚少,由此美术界基本全部接受了苏联的美术教学方式和创作方法,并普及到中国各大美术学院。
因此,无论是从教学方式、绘画技法、观察方式、创作方法等都是与俄罗斯绘画非常相近的。如今中国艺术发展迅速、信息更加多元化,创作理念和方法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俄罗斯艺术仍占据着中国审美的一大部分。
他认为文化交流互鉴是两国不同文化影响的重要因素。他说:“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个人绘画风格的主要因素基本分为两种。首先个人因素是,我自己本身就喜欢俄罗斯学院派绘画风格,对风景画更是钟情一些。因我最先就读于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受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画面厚重,色彩沉稳,变化微妙及苏里科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影响,从作品中去解读作者的思想、性格和态度,当了解的更多喜欢程度自然就更深切了。因为我个人的性格也相对传统,被苏里科夫那种朴实、认真、悲天悯人的性格和态度所影响,导致我个人画作的画面更加倾向于沉稳。另外就是环境因素,俄罗斯风景如画,阴天多太阳少,也更加贴合了我的绘画风格。”
安娜·帕夫连科是书法艺术家和教师,她在展览上推出了行书作品《云鹤》。安娜的专业是火箭工程师,她从未有过疑虑,自己的生活能够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相关联。
她说:“10年前我接触到中国绘画,当时我领着小儿子到莫斯科少林寺代表处练武术,一位教练建议陪同孩子的妈妈和奶奶们练习书法。我特别的喜欢!几个月后,我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武术俱乐部负责人甚至建议开设书法班,我在这里教课,同时加深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按中国传统需选出书法流派,但我无法放弃各种书法形式和从中获得的乐趣。我已是第二年师从孔子第76代传人孔令民学书法。书法中重要的不是具体形象,而是要使每一笔充满活力,沉浸其中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安娜认为,书法不仅适合年轻人,同时也适合上了年纪的人。
她说:“很多人上了年纪后练习书法,这是非常大胆的行动。而且,他们的作品相当精美、体现出才华和宽广的胸怀。这代表着勇敢、耐心、努力,并能够承认在生活中不懂的事情,但你有愿望去学会。”
叶卡捷琳娜·乌索里采娃认为,书法或工笔不再是陌生的异国情调般的爱好,而是令人着迷的对象,它们正在成为俄罗斯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切入点。叶卡捷琳娜研习书法的时间已有15年之久,她的作品在各种国际大赛中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在上合组织国际书法大赛中。
她说:“我与中文和中国从未有过关联,我是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练习书法是出于对中国哲学的兴趣。我和丈夫有过很多游历,我得出的结论是想深入了解中国哲学,而其切入点是书法。书法作品不是为了去阅读,而是去欣赏,它有构图和运动特质,有能够感受到的情感。我相信,俄罗斯人很容易理解到这些。”
不久前,奥尔加·萨尔尼科娃对书法和汉语产生了兴趣。疫情期间,她选择这些是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和了解新的事物。奥尔加练习的是秦始皇时代的标准字体--篆书。
她说:“我非常喜欢篆体,因其呈圆形。字体接近于岩画的篆书,我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创作潜力。练习书法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思维,它是我们之间的最佳桥梁。”
俄联邦总统普京签署命令,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普京在向习近平祝贺2024年新年时强调了两国举办文化年计划的重要性,称文化年是新的大型活动项目,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具有特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