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中路2260号小区推进非机动停车道规范化,建设小区照明设施,翻新了楼栋的大铁门,清理了僵尸车,并增设晾衣架。
海运小区修缮了污水管道。
幸福第一公寓新增了电子屏幕,还增设绿化箱。
绿泉家苑小区翻新了健身器材。
记者了解到,
彭浦镇幸福一村居民区的
多个小区在2023年度
完成了更新改造,
居民居住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望闻问切”查问题
在这一轮的社区更新中,场中路2260号小区是首个进行微改造的小区。
场中路2260号小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截至2023年8月,小区内常住36户,居民75人。它的前身是上海铁路局的职工安置房,由于原始资料的缺失,导致该小区建成至今仍无法成立业委会,由静安置业托管,是一个典型的无业委会、无公共收益、无维修基金的“三无小区”。
居住在此小区的居民
多以老年人为主,
面对公共设施设备破旧落后的现状,
居民渴望改善居住环境、
提升生活质量的呼声
日益高涨。
“我们2260号的门又坏了,到底谁来管?”
“我们都是老年人,小区里没有一盏路灯,晚上出门我们都担心会出事情,你们居委会能不能和物业沟通反映一下?”
针对居民反映的情况,经过实地走访,幸福一村居民区党总支的确发现存在楼道大门经常坏的现象。
因为一部分租客晚上回家晚,租客索性就让楼道门常开以便于回家,导致楼道门物业修一回坏一回,长此以往,物业不愿再维修。此外,小区路灯的设置牵涉到费用问题,排线和设备费用无处可来。
当时,场中路2260号小区不仅配套设施破旧落后,而且愿意站出来服务的志愿者也寥寥无几。
“对症下药”开良方
针对在走访中了解到的问题,幸福一村居民区党总支开出了硬件软件双提升的良方。多次召开楼组会议、支部会议,罗列出居民最关注的问题、矛盾最突出的问题。
确定问题后,居民区党总支火速召开总支扩大会议,决定开展党建微整治项目,以居民最关切的问题为出发点,集中治理小区突出的环境问题。
在该项目中,居民区党总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召集区地区办、区镇人大代表、镇规建办、房办等部门,携手幸福实业有限公司、静安置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幸福一村居民区两委班子成员、第五支部党员、楼组微网格长、社区达人、热心居民等共同商议谋划解决。
项目包括设计非机动车停车道规范化、小区照明设施建设、铁门翻新、僵尸车清理、晾衣架增设、党组织宣传栏增设等。该项目于去年五月份启动筹划 ,9月份动工,10月份基本完工。
居民区主动向前跨一步,积极推动问题解决的同时,吸纳了热心居民、居民代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行列,扩充了志愿者人数,为小区的自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系列的社区微整治,
小区瞬间“减龄”。
铁门翻新前后对比
门头焕然一新,楼道灯照亮了夜行路,温暖了居民的心。从过去的飞线拉网晒被子到有晒衣架,80多岁阿婆高林孝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说道:“我现在晾晒方便多了,再也不担心绳子会断、会掉了。”
在居民的诉求得到合理解决、小区环境变得更好后,居民比过去更加爱惜自己的小区了,从我是“局外人”“旁观者”,慢慢转变为“我是小区的志愿者”。如今,看见小区有不文明现象,居民都会主动去引导。就这样,场中路2260号小区在这次更新改造中,越变越好。
将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
除了场中路2260号小区,幸福一村居民区的海运小区、绿泉家苑小区、幸福第一公寓也都进行了更新改造。
幸福一村居民区对管辖的海运小区人行道地下污水管道进行挖掘、检查和修缮,解决了居民长期反映的污水反水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及过路群众的安全隐患和环境卫生问题。
据了解,每年,物业都会针对海运小区污水管道问题开展疏通工作。但2023年下半年以来,问题尤为严重,多户底层住户家中污水返水,影响到正常生活。相关的修缮于2023年10月动工,2023年12月初完毕,基本解决问题,还居民安宁生活。
近几个月来,绿泉家苑小区拆除了旧的健身器材,进行了新建。
幸福第一公寓在大门入口主干道处新增了电子屏幕,同时,增设了绿化箱,美化了小区环境。
微小的改造,让居民看见了实打实的变化,也让居民找到组织,找到归属感,从而逐渐改变了过去居民对小区事务漠不关心的态度,进一步推动了社区自治,在社区内形成“奉献于心、志愿于行”的良好氛围。
幸福一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鸿云说:“作为基层的干部,我们就是要为居民办小事、做实事,居民的满意和肯定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
民有所盼我有所忧,只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百姓装在心里,才能将工作做得更接地气。幸福一村居民区党总支表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主动作为向前迈一步,解决矛盾,将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
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