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3时13分,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16日凌晨,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飞船内搭载了由浙江大学空间生物学中心科研团队主持的微重力蛋白质结晶装置。
蛋白质的结构与疾病发生发展、药物开发等密切相关,而相较于常规的重力条件,太空的微重力环境能够改进蛋白质晶体的质量。这次的装置是团队根据航天需求专门研发设计的,其中包含DNA聚合酶、转移酶等7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样品,能够在冷冻状态下送达太空,然后这些蛋白质将在微重力环境下自然结晶,直到被送回地面。科研人员将把这些蛋白晶体与地面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微生物环境适应性和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这个项目从2020年立项开始,已经持续了将近四年,“通过太空实验,即使是让蛋白质结构的精确度提升百分之十,在医学上都是很有意义的,将为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价值。”团队负责人赵烨告诉记者,接下来,科研人员将围绕细菌重要毒力和代谢产物合成因子,人源DNA损伤修复蛋白等开展研究,探索其在空间条件下的作用机制,为新型抗生素和小分子药物研发、蛋白质的工程改造提供重要资源。
据了解,这已经是浙大生命科学学院第五次参与太空实验,此前,浙大还把干细胞等送上空间站开展实验。“空间生物学,是现在重点前沿布局的方向之一,我想里面有两层意义,一个就是我们在真正的极端环境下来探索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活动规律;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了解生命是怎么来适应这个极端环境的,为一些特殊的病理情况,提供比较好的干预的靶点、干预的策略。”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余路阳表示。
终审:林 轩 袁 爽
责编:郑心仪
编辑:谢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