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通州与河北大厂的交界处,一座跨越潮白河的大桥正日渐显现出它的面貌,这便是未来连接两地的全新公路通道——厂通路潮白河大桥。今天(1月15日)上午,厂通路潮白河大桥主桥的首段钢箱梁完成吊装,主桥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预计今年9月,大桥将建成通车,从河北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距离将缩短至5公里,车程缩短半小时,为两地通勤人员带来极大便利。据悉,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按照3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为降低桥墩对水流的阻隔,它被设计为一座“斜桥”,桥梁与河道呈现58度的平面夹角。
每段钢箱梁相当于258辆小客车重量
冰封的潮白河上,一座施工栈桥立于水中,几个桥墩已然成形,其间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忙碌。今天上午,他们迎来了又一项重大考验——为厂通路潮白河大桥的主桥吊装首段钢箱梁。
1月15日,厂通路潮白河大桥主桥吊装首段钢箱梁,主桥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全长约1.6公里,北京段长约1公里,河北段长约600米。桥宽39米,双向六车道,两侧设有慢行道。其中主桥长度为330米,是北京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普通公路桥梁。
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潮白河水面宽、水位高,导致涉水施工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工程体量较大,施工需要克服多重考验。
今天上午10时许,在指挥人员发出指令后,各岗位的建设者便开始为主桥的首段钢箱梁“搬家”。从外观上看,这段钢箱梁的体量硕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它是由多个部件拼装焊接而成的,长55米,重380吨,相当于258辆小客车的总重量。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主桥首段钢箱梁正在吊装中,每段钢箱梁重达380吨,相当于258辆小客车的总重量。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栈桥龙门吊不单需要将380吨的钢箱梁吊起12.5米高,还要向前平移约140米并精准放置在既定位置上,精准落位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整个主桥由6个这样的380吨钢箱梁组成,也就是说,同样的工作还要重复6次,才能最终组合成桥。为了吊装这样的“庞然大物”,施工方做足了准备,以确保万无一失。
“准备工作其实从去年7月份桥梁打桩时就已经启动了,因为要搬动如此巨物,施工栈桥的稳定性特别重要。在吊装施工前,还需要对施工栈桥、龙门吊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中交路建厂通路潮白河大桥生产经理薛小龙表示,桥梁的施工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桩基、承台、墩柱都要与后续工程匹配,大桥打桩的最深处位于水面之下87米,可谓是深埋地下。
大桥施工进度已完成过半
随着两台额定起重量达240吨的栈桥龙门吊同步运行,大桥主桥的首段钢箱梁被平稳吊起,而后向永定河东岸缓缓移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最终被安放在预定位置,等待后续的施工。
据通州公路分局工程管理科田宇介绍,本次施工具有单次起重重量大、吊装高度高、满载运输距离长、水上施工风险高、龙门吊高宽比较大等特点。同时,该项双龙门、大吨位跨河道主梁吊装施工工艺,在国内跨河桥梁建设中尚属首次。
施工开始前,操作人员在进行准备工作。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今天吊装的钢箱梁是厂通路潮白河大桥主桥右幅的第五段主梁,也是正中间位置的一段,大桥由六段这样的钢箱梁组成,因此,这次吊装是全桥上部结构最关键的施工节点。”田宇告诉记者,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已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大桥施工进度已完成55%左右。
厂通路全长约7.9公里,其中北京段5.3公里,河北段2.6公里,是连接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的代表性交通工程。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是厂通路的一部分,正好位于两地的交界处。
今年4月,厂通路潮白河大桥的“雏形”将基本完成,随后将进行桥面等部分的施工。预计今年9月,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将建成通车。届时,人们从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路程将缩短到5公里,通行时间缩短半个小时,京津冀“一小时通勤圈”将再添快捷新通道,为跨省通勤提供便利。
大桥按“3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
从效果图上看,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拱肋造型为巨大“舵轮”,外观采用多边形截面和圆拱相结合的样式,寓意京津冀协同发展乘风破浪。大桥卧潮白河,呈现一幅水城交融、蓝绿交织的书画,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新地标。
这座大桥不仅好看,设计上还很科学。值得一提的是,大桥并不是垂直于河道而建设的,而呈现出一定倾斜的夹角,这是出于防洪的考虑。
从空中俯瞰,厂通路潮白河大桥与潮白河河道呈现出一定倾斜的夹角。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根据《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历史上的潮白河是一条多变、游荡河流,其水势湍急,冲堤溃岸,有“逍遥自在河”之称,经常摆动于北运河和蓟运河之间,曾多次改道。潮白河河道宽且浅,河床摇摆不定,历史上无明显固定河槽,因此经常泛滥成灾。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在潮白河上游兴建水库(密云水库 ),在下游进行河道治理,形成了基本的防洪工程体系。在河道堤防、护岸的约束下,潮白河河道基本稳定,河势不会发生大的演变。
不过,大桥的防洪标准依旧很高。薛小龙告诉记者,大桥是按照3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为了降低桥梁墩柱阻水,在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合理的情况下,大桥在顺水流方向布置墩位,因此桥梁与河道呈现58度的平面夹角。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