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搬运、移花接木……盗图盗视频为何屡禁不绝?
创始人
2024-05-16 07:08:36
0

原标题:擅自搬运、移花接木……盗图盗视频为何屡禁不绝?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4%。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知识版权的侵权行为频发,擅自搬运、剪辑他人短视频、图片、音频等侵权行为屡禁不绝。

社交平台盗图盗视频等行为为何屡禁不绝?如何进行规范治理?一起了解。

网络盗图盗视频等侵权违法行为频发

江西南昌的刘屹靖是一名职业风暴摄影师,2020年,他开始在网络平台开设个人账号进行气象知识科普。他的账号被众多粉丝点赞转发成为热点后,网络上涌现出大量“风暴摄影专家”,开始盗用刘屹靖的原创内容。

此外,还有不少原创博主表示,网上转载多以“移花接木”为主,截取他人的原创视频片段,用在自己内容里,博取眼球或盈利。不少网友还曾遇到自己的头像、网名被复制,甚至因此被他人冒充身份、造谣等。

上饶市横峰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吴花萍表示,图片视频制作完成后,作者就享有著作权,超过合理使用限度需要取得作者同意,甚至向他们支付报酬,否则就可能侵害原创作者的人格类权益。

2022年10月,郭某某看到网上一篇文章,感觉制作成视频能够吸引眼球,因缺少照片素材,将开国少将何克希照片用作负面历史人物的头像。短视频博主何某某、付某某为吸引流量,对视频进行二次创作,通过自媒体账号进行发布,伪造的视频被大量观看、转发,造成恶劣影响。

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陈增宝介绍,这一行为侵害了何克希肖像、名誉、荣誉三项人格利益。最终,法院判决三名被告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赔偿共计15万元。

侵权违法行为为何屡禁不绝?

随着网络短视频爆发式增长,“剪刀手”“搬运工”等未经许可的侵权行为,不仅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也破坏了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如今,不同社交平台都有针对盗用作品行为的举报途径,在某社交平台上,举报选项中有“侵犯权益”投诉选项,该选项支持原创本人和粉丝进行举报:

如果是原创本人,需提交身份证明材料、权属证明材料;

如果是粉丝,则需提供原创发布链接,成本较大。

不少博主及网友发现后续的维权更加困难,平台的举报流程烦琐,平台也并非“举报就见效”,举报后的结果最多也仅仅只是下架视频或封禁账号,无法达到治本的效果。

不少平台在发现侵权问题后,通常只是采取删除视频等做法,缺乏有效的打击手段。维权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效果甚微,难以达到理想的维权效果,不少维权者也只能是“忍了”。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邓宏光:即使诉讼,赔偿数额可能也不太高。基于现实因素,很多权利人维权的动力并不足。

专家建议:平台履行好主体责任

良好网络内容生态需各方努力

如今,网络平台盗图、盗视频等侵权行为频繁发生,侵权人产权意识淡薄,“顺手”“拿来”主义盛行,相关专家表示:平台做到下架、删除侵权视频和图片的主体责任和义务后,还应当加强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强化内容审核机制,细化侵权违法行为的防范措施,提倡事前防范,避免事后消极对待。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由平台直接集中向权利人获得授权,获得许可,效果可能会更好。首先从权利人的角度,作品得到了尊重,获得了合理的回报。其次对于海量用户来说,剪辑该内容避免了侵权风险。

另外,从平台角度,花一定小的成本来获取更大的流量。 平台履行好主体责任,社会各种组织和专业群体协助平台,把事前防范机制建构起来。良好网络内容秩序的维护,要在多方主体的努力下,实现目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假... 假如把欧洲历史上那些国家看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那些诸侯,似乎还都有些可以对应的。 西周--西罗马帝国 ...
上海卓晶取得可旋转真空吸附装置... 金融界2025年4月2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卓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斯诺克世锦赛八强出炉 两名中国... 北京时间4月29日凌晨,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次轮第三阶段结束,八强名单正式出炉。在六位晋级正赛16...
豪鹏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豪鹏科技(001283)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裁员70%、降薪20%,AI四... AI独角兽企业单靠技术实力恐难以支撑长期亏损。 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四小龙”的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
原创 5... 前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土地广阔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许多民族生活在一起。他们有争议和和谐共处,形...
呼和浩特UI设计:小白如何快速... 呼和浩特的朋友们,最近有没有发现身边搞UI设计的朋友突然变多了?奶茶店的小哥、隔壁桌的程序员老哥,甚...
毒液堪比硫酸!一地确诊200多... 随着气温回升 被称为“飞行硫酸”的隐翅虫 进入活跃期 记者从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获悉 截至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