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
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一个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学科,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学科。写作与写作学就是一种充满魅惑的学科”“当前写作学科和写作教师迎来了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创意写作的理论建设激活和释放了写作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写作学的春天来了!写作教学是用爱发电,写作事业是星辰大海”……近日,广东省写作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第十八届学术年会在广东财经大学举行,与会专家畅谈写作、写作学、写作教育,共同推动广东写作学科的发展繁荣。
新时代要培养怎样的写作人才?广东高校培养写作人才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有何经验?如何应用新信息技术创新写作教育模式?会后,记者采访了多所高校写作课程的负责人。
1 培养全面性、创造性写作人才
在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彭玉平教授看来,写作学是交叉学科的灵魂学科,如果没有交叉学科的背景,写作学几乎无法成立。《红楼梦》的作者如果只懂得写作技巧,而没有广博的诗词歌赋、政治、历史、经济甚至烹饪等方面的知识,这部小说的意义可能早就被探索殆尽。《三国演义》的作者要懂历史,但如不懂政治、军事、心理学等,这部小说能让读者触发的兴味必然有限。
为了培养拥有广博知识与丰富体验的写作人才,中大中文系鼓励学生们开阔眼界,去其他的人文学科乃至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拥有一种整全的文化视野。同时,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乃至民俗学的研究,为学生安排很多的实习与实践机会。
“新时代应该培养与新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写作人才,目前我们的写作人才太少了。”中大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王威廉认为,写作好不仅可以成为作家,还可在各种文化创意领域大放光彩——新时代应该培养的是创造性的写作人才,为这个文明大转型时代提供一个认知与赋形的基本面。
“写作要离开象牙塔,最好能充任社会的服务站、发动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永璟则提出,要对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培养写作人才,即“政商”要高,能面向市场凭借写作谋得职业、成就事业、助力伟业,要让用人单位觉得“招用此人,十分经济”。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写作教研室主任、《大学写作》课程负责人耿淑艳副教授表示,新时代需要有两类写作人才。一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写作人才,这是社会需求最大的。这类人才要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熟练掌握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日常事务文书等应用文体的写作;二是作家,包括小说作家、诗人、散文作家、戏剧作家、影视剧本作家等,他们是我国文学和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这类人才要具备较强的想象、感受、观察、逻辑分析能力,具备较高的文化底蕴、人生经验、学识修养和人格品位,具备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将写作训练放在极其重要位置
“如果中文系不开设写作系列课程,就是背离了中文学科的基本发展方向。历史性学科的部分意义要指向当代,理论性学科的部分意义则指向实践。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这两个指向的,只有写作才是一个重要的交汇点。”彭玉平提到。
中大中文系历来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其培养计划中,“百篇作文”训练尤为著名,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并被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百篇”也在与时俱进。彭玉平强调,写作教育也要转型与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所以百篇要“减量增质”。在思想性、分析力和判断力方面加强培养,不是一味强调文字表达技巧,更强调文字传达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力量,这是真正的“创意”。
王威廉指出,近两年来,中大中文系面向本科生重新设置了创意写作的系列课程,是推进新文科建设的一大举措,而且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已经有许多学生的作品在刊物上得到发表并获奖。2023年,该系面向全国举办了逸仙青年文学奖,赢得广大学子的良好口碑。
“《大学写作》课的教学要吸引学生,要保护和引导学生个性发展,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广东省写作学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伟介绍,暨大中文系的课程运用了成果导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将作品汇集成册、互相展示,并在校刊上发表。暨大校友、著名诗人汪国真读书时就曾在系刊《长歌诗刊》《赤子心》发表处女作,从此激励他走向了成功之路。
张永璟告诉记者,在大学必修课大面积缩减的背景下,华师的写作课不减反增,务求讲透写作元理论,用以指导写作创作实践。其中,把4-6万字课外写作训练放在极其重要位置,并使其赋分在终考中占50%。同时,将这些课外作文进行评比、展览、宣传,使文学院写作文化如火如荼,不少单位争先恐后来招聘写手与高级秘书。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系副主任彭贵昌介绍,该院将本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为“千字文”及“读书报告”撰写两项写作训练实践。其中,大一学生全年需完成总字数不少于5万字的原创文章,分期上交。学生总数约400人,一学年产出的文学作品数以千万计,因此以高年级学生组成的评改团与指导教师结合评改的方式进行评阅。优质稿件将推送至公众号“月及半窗”与结集出版,调动创作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00后”本科生汪立说在去年出版了自己的小说集《乞力马扎罗的豹子》,在作品中展现了瑰丽的想象。这位校园作家告诉记者,其写作生涯是进入大学才开始的,此前的写作不成系统、没有理论支撑,只能叫作文。“‘千字文’任务给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逐渐形成专属风格。读者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批改员和老师的意见、指导,为我的写作打好了坚实基础。”
3 中大等高校将增设创意写作博硕士点
此前,著名作家莫言曾提到,教育部即将把创意写作设为与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并列的二级学科。胡伟认为,这对写作学教师来说是福音,意味着很多学校会增设创意写作的博硕士点,“暨大也正准备申报”。此外,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应用文写作》也要涉及创意写作,“这是时代的召唤”。王威廉透露,“在未来,中大也将设置创意写作硕士点与博士点。”
目前,部分高校已在创意写作学科领域持续建设发展。其中,广东财经大学是国内第一批开办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方向)的高校之一。该校中文系从2000年开始百篇文章专项训练和写作课程群建设,2014年设立创意写作方向、形成创意写作团队,2019年成立创意文化与写作研究中心、开展校际合作,构成了该校创意写作学科的实践探索之路。
广财创意文化与写作研究中心主任田忠辉教授表示,为适应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广财围绕写作能力培养,设计了“一三三”实践项目,一个体系指写作能力训练课程体系,三个层次包括写作素养、实务写作、创意创作;三类课程涵盖基础写作课程:基础写作、文体写作,实用类文体写作课程:新闻写作、评论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文学类创作课程:小说、散文、诗歌创作、动漫戏剧脚本创作、新媒体写作。田忠辉特别提到,“随着新媒体、网络、大众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传统专业的本科生更需要通识能力和基础写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适应网络时代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4 AI人工智能系统助力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以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技术的浪潮无疑也对人工写作产生冲击,未来几年AI写作会替代部分人工写作。高校的写作课程怎样面对AI冲击,是否惧怕AI,能否接纳AI写作,如何使AI技术“为我所用”?
“AI写不出情感文,不会使用高阶语,不懂得东方哲学的精髓,它只会贩卖焦虑,不足为虑……”张永璟在华师的课堂上,用“课前三分钟”微课设置AI人工智能专题,要求每一位学生发表口头评论,四五十位同学思想碰撞、新意纷呈。
作为“80后”青年作家,王威廉经常在写作课上给中大学生普及AI工具的发展现状。他认为,这些新的挑战反而让文学和写作更加意识到自身优势所在,那就是个体生命经验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这是AI永远也没法触及的部分。“放眼未来,当然要把AI纳入到写作的工具箱中。一些应用型或类型化的写作,将可以跟AI共同完成。但最好的文学作品只能是由人类自己完成,因为‘生成’与‘写作’是不同的。”王威廉说,人和AI的关系也是充满文学性的,二者构成了一种对话关系,这些都构成了创意写作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实际上,AI人工智能还有助于解决部分教育难题。耿淑艳谈到,目前通识类的大学写作课程存在一些困境:一是写作理论教学囿于课堂,写作训练囿于教师评改,这需要调动大量师资力量,而高校写作教师历来严重不足;二是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在写作中有较突出的畏难、抵触情绪,如何激发写作积极性,通过学生修改和教师评改提高其写作能力,是写作教学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为此,广州大学中文系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AI人工智能系统——中文作文智能批改系统开展写作训练,打造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化课程体系,即:学生通过慕课学习写作理论——学生在AI评改系统写作文——学生根据AI建议反复修改作文——教师通过AI数据评估学生写作能力——教师优化慕课的教学内容。其中,AI系统会从内容、语言、主题、结构等方面给出句评、段评和总评,并给定分数和提升建议。经过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学效率、质量,对大一学生的作文测评也作为其能力发展的评价指标之一。
2023年12月,广州大学《大学写作》课程获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线上一流课程)。耿淑艳表示,“AI可以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知识帮助、更好的创意、更合适的语言表达,而作家丰富多样的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体悟和经验、人类独有的想象力则是AI所缺乏的,如果这两者结合,作家能够创造出更出色的作品。我们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AI的价值、缺陷、使用边界,合理、适度、适量地使用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