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找“搭子”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了与智能对话机器人进行交流,他们还在积极寻找“吗喽”“水豚”这样的精神代言人,在偶尔抽离自我进行他者想象时获得减压的空间。Just So Soul研究院将年轻人社交生活展现的新趋势概括成十个关键词:自恋浪漫主义、他者想象、“零糖”社交、人机互动、性价比生活、懒系健康、释压崇拜、对抗失重不安、线下社交体力流失和重构多维附近。(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零糖”社交,顾名思义是指一种不含糖或较少含糖的线上社交行为。这里的“糖”,可以被理解为高热量、容易令人沉迷且往往带有一定“黏性”的东西。据此解读,“零糖社交”当指年轻人之间可以在互相交流和互动时保持一定距离和独立性,不过分依赖彼此,也不对彼此产生过度期望的交往方式。这无疑是一种理智态度和进步表现。
糖果本身具有甜味剂的物质特性,反映到社交层面即表现出某种形式的难敌诱惑和过度亲密等。而“零糖”就意味着避免过度的刺激和依赖,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不过度分享个人信息,以及不滥用社交平台的功能等等。这种新型社交模式重在强调自我节制力,主张在交流中追求真实而健康的情感连接,也代表着人们对于网络社交环境更少副作用,把更多个人精力投向发展更多兴趣爱好的一种社交新期待。
透过去年“重新养育自己”话题在社交平台上的爆火,人们可以体悟到越来越多人希冀“重启人生”的愿望,强调爱自己的“自恋浪漫主义”正成为新的认同。数据显示,超九成人对自恋持“非负面”看法,其中23.7%的年轻人更是给予积极评价。现实中年轻人把“爱自己”指向照顾好自己身体、善待自己和维系良好健康社交关系等三个重要层面。
年轻人追求“零糖”社交,还表现在交友和“找搭子”时更注重边界感与自我空间。面对“和朋友相处的最理想状态”询问,有超半数年轻人选择“经常联系,但有自己的独处空间”,甚至有人还崇尚“人机互动”交友,在独处时选择由“虚拟人”“虚拟偶像”陪伴自己。
反映到消费观念、健康意识和周边关系上,“零糖”社交者更强调“性价比生活”、“懒系健康”和“重构多维附近”。 越来越多年轻人崇尚“反向消费”、告别“野性消费”、恪守清醒购买;选择以泡脚、早睡早起、养生按摩等方式实现“懒系健康”;随着社区、社群等微观层面关系的消减,重构可以喘息、生活可控与自我坐标的“附近”观念。
老话说“朋友千千万、知己有几人”。零糖社交是顺应社会发展、贴近社交实际的有益交往方式,意在强调交际中的独立与自主,让社交成为轻松、自由而非负担与束缚的生活体验,但绝不代表不真诚或不深入。这需要人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交友原则和价值取向;避免过度依赖和过度期望,并学会主动承担责任与义务;别忽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多与身边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以建立深厚、持久、真诚的友谊和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