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吉林某电视台停播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这不是个例,近年来多家地方电视台相继调整节目编排,有的甚至面临停播困境。
电视台的衰落,折射出传统媒体行业的整体困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电视观众收视时长较十年前下降47%,其中年轻观众群流失最为严重。
记得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追港剧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春节联欢晚会更是国民必看节目,主持人是当之无愧的文化明星。如今,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让观众的注意力被碎片化分散。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看到想看的内容。
其实,不只是电视台在经历阵痛。银行网点减少,柜员转岗;高速收费站无人值守,收费员转型。人工智能的发展,让许多传统岗位面临转型压力。
前不久去一家火锅店,点单、传菜、结账全程无人工服务。店员笑着说:"现在我们主要负责处理意外情况,日常工作都交给机器了。"
从电视台到银行,从收费站到餐厅,技术革新正在重塑各行各业。有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约15%的工作岗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个数字令人深思。
面对变革,部分电视台已经开始转型。浙江卫视推出短视频账号,将优质内容搬上网络平台。湖南卫视与视频网站合作,开发网综新模式。但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保持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同时,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考验着每个决策者的智慧。
评论区有网友说:"希望机器人能取代公务员工作,这样国家财政压力就小了。"这种想法虽然有些极端,但折射出公众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期待与忧虑。
面对变革,与其焦虑未来,不如提升自己。掌握新技能,开拓新领域,或许能在变革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毕竟,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机遇与挑战,关键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有人说,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稳定。但仔细想想,哪个时代真正稳定过?从马车到汽车,从电报到互联网,技术革新一直在推动社会进步。面对变革,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或许比盲目焦虑更有意义。
参考信源:
澎湃新闻—2020-07-16—(频道面临“关停潮”,但主流电视台依然坚挺)
人民网—2024-10-14—(中国电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华网—2024-11-04—(吉化电视台停播 评论区“热闹”了 传统媒体困境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