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容貌复原图
古人云:"貌比潘安,才过宋玉。"说到潘安,人们最先想到的总是他的美貌,想当年,潘安手拿弹弓,坐在车中在洛阳街头闲逛时,惹的一众女子的爱慕,大胆的女子还会将手中鲜果抛向潘安。如此受人待见的潘安,为什么最终被株连三族了呢?这一 切要从《籍田赋》开始说起。
《籍田赋》——潘安一生悲剧的源头
潘安出身儒林世家,自幼聪颖过人。《中牟县志》中说,潘安12岁时就会吟诗作赋,"总角辩慧,摛藻清艳",被乡里成为"奇童",曾得司马太尉赏识,被荐举为秀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都向往建功立业,文人的梦想都是入朝当官,潘安也是如此。
剧照晋武帝
公元268年,晋武帝躬耕籍田,22岁的潘安写了篇《籍田赋》来赞颂晋武帝的行为,说他以民为天,百姓因有他生活富足。这篇文章写得文采富丽、声震朝野。当时的晋武帝很高兴并写下评语:"此日下无双潘岳也"。
然而这次的事件,并没有给潘安的仕途带来任何帮助。反而让少年成名、才艺双绝的潘安成为了很多大臣的眼中钉。这件事成为了他一生悲剧的开始,也为他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按理说,潘安作为西晋时期的一个高端知识分子,他的事业应该是青云直上才是。但是为什么最终结局如此悲惨呢?其实在我看来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则是潘安的性格不适合在朝为官。二则是潘安在党派斗争中站错队。下面来让我一一说明。
剧照潘安
缺乏政治智慧和清醒的头脑——潘安悲剧的内因
少年成名的经历让潘安在刚入仕时自身带有一些傲气,这种性格也让他在为官时期遇到了不少麻烦。而他不适宜的处理方法也让他一生仕途更加跌宕不平。
潘安刚入仕时才20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正准备大展拳脚的他却因为自己过于耀眼,遭到了官员们的嫉妒,在10年内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30多岁就长出了白发。这时他写了首讽刺官员的"歌谣"在宫中阁道旁的柱子上。这无疑是打官员们的脸,"歌谣"很快传遍了京城。当然潘安也为自己行为付出了代价。
剧照潘安
但就这件事而言,可以看出潘安实际上是不适合官场的。他在遭受不公待遇的时候,没有理性面对,反而失去理智,并大肆宣扬自己的经历。这种做法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不利,潘安不知道吗?他知道,但还是做了。可以看出,他不适合在朝为官的性格和他想要在朝为官的志向产生冲突,这种矛盾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他身上的傲气也因为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改变了。
公元291年,先帝皇后杨芷之父杨俊把持朝政,当时贾南风因不满此事便借机除掉杨俊,杨俊及其亲党被杀者数千人。在杨俊手下做官的潘安有幸被公孙宏援救,逃过死劫,被除为民。
剧照贾南风
经历过生死的潘安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官场的可怕。但他并没有从此隐退下来,反而写了一篇《闲局赋》。总结自己前半生的为官经历:从20岁到40岁,曾经历八次调岗,一次升官,二次撤职,一次除名,一次自己没去任上,三次被揭发。官位一直在六七品徘徊。
如此跌宕的经历并没有让潘安放弃仕途,反而更热衷于在官场做官。而且就是因为这场政变让他发现,在讲究门第的西晋时期,他必须要依附豪门士族才能谋求发展。于是他变得趋炎附势起来,他开始给自己寻找靠山。
剧照潘安
50岁的潘安最终攀上了贾谧这棵大树。每当贾谧坐车路过,潘安就对着扬起的灰尘拜倒在地。贾谧是当时皇后贾南风的侄子,也因为有这棵大树,让潘安重新回到了官场。
但缺乏政治智慧和清醒头脑的潘安没有看透,在西晋那个战乱不断、内乱频繁的时代,风水是轮流转的,是没有大树可以依靠。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他趋炎附势的做法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耀,反而让他一步步走向深渊。
事实上,无论是潘安入仕前期,不甘屈于人下的傲气,还是入仕后期,趋炎附势的性格,都不适合在朝为官,也是他一生悲剧的内在原因。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导致潘安最终的悲惨结局的原因是在党派斗争中站错位置。
剧照潘安
党派斗争——潘安被杀的直接原因
一个官员要想在朝堂上立于不败之地,势必要站队。在西晋这个特殊的时期,站队就更为重要了。它意味着你未来官运的发展,但如果站错队,那么下场自然可想而知了,潘安的经历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公元299年,皇后贾南风为避免太子登基后,自己的权利被削弱,就计划将太子除掉。她先是借晋惠帝之名将太子招入宫中,让他饮酒。当太子伶仃大醉的时候借机让他抄篇文章,文章是一份逼迫晋惠帝退位的材料。
从古至今,犯上作乱都是帝王最忌讳的事情,拿到这个"罪证"后的贾南风就将太子贬为庶民,不久后就将太子就遇害了。可实际上,这篇文章是潘安拟定的。
剧照赵王司马伦
在这场阴谋中,潘安写的那篇文章成为了杀人于无形的"工具"。朝中大臣知晓太子被废的真相后,明白潘安是贾皇后一派的人。不久后太子的死亡也让潘安明白,自己已经和贾皇后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所以他为求保命,必须尽力为皇后做事,然而天不遂人愿。
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和心腹孙秀以为太子报仇之名,联合了另外7位司马家的皇族发起了兵变。入宫后,除尽了贾氏党羽,史称"八王之乱"。同年八月,54岁的潘安在洛阳被杀,三族同时被灭。
由此可以看出,潘安是死于党派斗争当中。他支持的贾氏一派,在政党更替时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他的死亡也避不可免。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只要卷入政治斗争中,官员的性命就变得微不足道起来。无论哪一派胜利,势必都会有人牺牲,只是这次轮到了潘安而已。
剧照潘安
潘安曾作《金谷集诗》中的最后两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不幸竟成了谶语。他这一生,从少年成名到仕途不顺,再到最终被株连三族,结局不是不令人惋惜。
这对我们也有所启示,人这一生,不要所求太多,欲望是无止境的,当我们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时,就容易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而一旦如此,我们的人生也许就会走向悲剧。毕竟当我们低头望向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