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一般都会帮助中心,帮助用户解决一些不知道怎么操作的问题。因为使用场景的不同,B端的帮助中心使用频率比C端的高很多,这个时候,帮助中心的设计就更加重要。
“请问你需要帮助吗?”
在生活中,我们有任何问题都会请求别人的帮助;而在屏幕世界中,使用不同的软件我们也需要寻求帮助。
使用 Notion,我会通过 B 站的视频去寻找教程;管理待办事项,我需要使用 GTD 的理念才能高效归类;使用帆软,我需要对 数据分析类 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
对于我们而言,去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但是 B 端产品当中,作为设计师的我们,需要去为用户解决困难。
为什么想要聊聊帮助体系,是因为现如今大多数的 B 端产品进入成长期、成熟期,开始意识到帮助体系的重要性。
比如在微盟的迭代复盘当中,就明确将帮助体系作为核心板块进行迭代,同样在京东的复盘当中也会有类似的观点。
你会发现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用户不断增多,你需要去教育用户,让他们从能用产品到用好产品,只有深入理解产品逻辑后,才能增加用户黏性,后续才能更好为产品付费。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B 端系统的帮助体系,讲讲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设计。
一、什么是帮助体系 1. 帮助体系的定义
帮助体系是“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系统所进行的提示与指引,从而提升操作效率、降低认知成本”。
它作为我们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桥梁,能够通过预设的“信息”来解决用户的问题。
在理想情况下帮助体系本身是不应该存在的。因为一个“完美”的软件系统当中,所有的设计都应该是符合用户直觉的,根本不需要学习。
但是在 B 端系统本身就会存在行业门槛,同时系统当中包含有大量的 专业词汇、业务逻辑,甚至需要大量的学习才能够上手(主要是行业属性型产品),也就造成帮助体系是作为系统当中的兜底策略,能够解决用户 与 系统 之间理解不一致的问题,也就是让三大模型[1]当中的理解能够一致。
[1]三大模型其中包含,用户模型、设计模型、心理模型。
帮助体系真的有这么重要,如果没有好的帮助体系,会存在以下问题:
2. 帮助体系的痛点
1)B 端系统越来越难
因为 B 端产品已经 从初期的基础功能向高级功能 开始过渡,因此你会发现系统当中会存在越来越多不能理解的设计。比如下面这个页面主要用途是什么?
正确答案就是筛选的组合条件。
目前 B 端系统都在去强调 通用自定义,很多功能都变得异常复杂,如果这时候无法通过帮助体系去解决问题,对于用户而言则会弃用这款软件,导致用户不断流失。
比如在座的各位设计师,为什么不愿意从 sketch 迁移到 photoshop ,其实就是因为 photoshop 针对的是更为通用的位图绘制的场景,所以它更难,很多功能也用不太上;而 sketch 则只针对的界面设计领域,相对而言达成目标更加简单。
2)企业投入成本高
帮助体系本身就是为用户进行服务,但一个系统有着糟糕的帮助体系,会导致 客服人员、技术支持的压力巨大,只能通过人力解决客户问题。
因为现在的系统大多是为 中级用户、专家用户[2]来进行的设计,没有完整的帮助体系就需要大量的 客服人员进行解答;技术支持进行远程协助;实施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这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成本。
并且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我们还需要反复地教学用户新功能如何使用。如果没有良好的帮助体系,就只能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表达设计理念,这也是需要花费巨大成本的。
关于企业成本,越是成熟的产品企业投入越高。在 Salesforce 团队的分享当中提到过,因为他们用户量很大,一次产品更新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在千万美元。因为背后涉及到 员工学习、用户培训、更新讲解 很多成本,这些都不可忽视。
[2]中级用户、专家用户:我们把 B 端系统的用户群进行划分,主要分为 普通用户、中级用户、专家用户。其中中级用户是指对产品使用较为频繁的用户群;专家用户是指对这一领域有着自己独特认识的用户群。
3)产品角色多
在我们系统当中本身就会有很多角色,不同角色他们所关注的利益点并不相同。
对于帮助中心来说,就不能针对单一角色展开,需要更为全局的考虑每一个角色所关注的内容,需要给出当前场景下的合理的解决方案,才能搭建好用的帮助体系。
二、帮助体系的类型
正是由于上面提到的痛点,你会发现系统中需要帮助的地方非常之多,这也就形成了常见的八个帮助类组件:提示信息、新手引导、全局提示、帮助中心、人工客服、任务预设、智能助手、产品学院。
在这里的每一个组件都会有:提示方式、展示位置、呈现内容 等差异,我们便可通过这些维度分门别类的去做总结。
1. 提示方式的维度
提示方式就是在系统当中,是如何给到用户提供的帮助。它主要分为:主动提示与被动提示
主动提示:系统主动发起向用户提供帮助,其目的是为了让用户尽快熟悉系统。
常见的主动提示组件有:工具提示、新手引导、全局提示、任务预设、功能提示。
因为是系统主动发起,对于用户的干扰较为明显,所以在条件的判断上要更加的苛刻。
比如:新用户进入系统,不能有过度的主动帮助,在适当的帮助后就得让用户自主探索,如果这时候你刚完成一个新手引导、紧接着让你查看一个任务预设,同时旁边还伴随着全局提示以及小窗解释,这对于用户而言干扰过多,用户会极度反感。
被动提示:系统被动的向用户提供帮助,这类情况往往是用户遇到问题,需要自行寻求解决方案。
常见的被动帮助组件有:帮助中心、人工客服、智能助手、产品学院。
这类帮助通常整体的耗时都会较长,都是用户在遇到的疑难杂症时,需要进入系统的解决方案中进行寻找,因此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在设计时需要给出清晰明确的指引。
比如:帮助中心的分类、人工客服的快速帮助、智能助手的智能提示,都是在想要快速解决用户的疑惑。
2. 帮助范围的维度
帮助范围就是在系统当中,针对哪些模块提供的帮助提示。因为 B 端系统本身就比较庞大,对于帮助的对象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按照由小到大划分为 字段 – 组件 – 功能 – 系统。
1)字段层面
服务于系统当中的文字信息,是用于解释批注文字中的专业信息,它是系统当中最小的帮助单位。
通常字段帮助主要有:工具提示、文案提示。因为范围最小,所以使用的时候也较为频繁。同时字段提示大多数为被动提示,因此需要考虑它出现的位置,以及如何呈现帮助内容。
比如我们在文章当中,进行的专业名词标注;在系统当中的标签提示,都是属于字段层面的帮助。
2)组件层面
主要服务于系统当中的组件模块,它能够解释复杂组件的各种逻辑,帮助用户快速进行组件使用。
常见的组件帮助有:提示信息、全局提示。在 B 端产品当中组件规范化已经深入人心,其实在组件规范的过程当中,就会去考虑对应的帮助提示,便于用户快速理解。
比如在输入框中,就可以通过 popover 进行信息提示,帮助用户快速理解输入的格式与内容要求。
3)功能层面
专注于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它是去解决这个功能究竟应该如何使用,具体配置规则的重要方式。
我们可以使用:任务预设、解释页面、帮助中心(会包含功能的维度) 等方式进行解决。
因为功能本身逻辑会特别的多,我们对于需要少量解释的情况,可以使用解释页面、任务预设来解决,如果内容较多,则会考虑跳转到 帮助中心 以及 系统层面 的方式进行解决。
4)系统层面
用于解决系统当中的所有问题,它是在聚合前三种范围,并且讲解全面完整的进行呈现。
常见的 帮助体系、漫游引导(新手)、产品学院,都是系统层面的帮助体系。
系统层面就需要全面、易查找,因为系统当中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如何快速解决,就像你们去到一个大型的图书馆,怎样才能够找到你心仪的那一本书一样,系统层面的就是这个图书馆,因此层级的合理性,内容的划分都格外重要。
三、帮助体系的用法
帮助体系当中的组件非常多,为了让大多数同学能够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将其分为 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 三个阶段。
因为每一个阶段对于帮助体系的需求并不相同,我们所采取的设计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产品的目前状况做到上手即用。
1. 初创期 – 提示信息
首先,在系统刚刚搭建的初创期,我们想到的便是投入产出比,“希望能够花小钱,办大事”。而大多数的帮助方式都格外复杂,需要增加很多工作量,所以初创期考虑的第一个帮助方式便是提示信息。
在提示信息当中,主要包含有工具提示、文案提示、错误提示,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提示信息,并且在工作当中跟随每一个需求同步设计,这样就能提高我们的投入产出比。
工具提示:通过用户主动触发的方式呈现系统当中的文字说明,来解决用户对系统当中字段、组件信息不理解的情况。
在设计当中我们要求能直接展示的信息最好就不要隐藏,而使用工具提示主要是呈现层级较低的内容,同时又可以避免信息过载导致页面臃肿。
文案提示:将重要的文字信息通过直接平铺的方式展示在页面当中,能够辅助用户进行输入与决策。
在文案提示当中,主要有三类使用场景:辅助说明、占位提示、重要提示。
错误提示:在用户操作过程中,无法通过校验规则而出现的错误提示信息,目的是让用户及时的发现并且纠正问题。
错误提示一般都与组件设计密切相关,是我们在进行基础组件设计时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们使用提示信息时,是需要考虑将提示的文案进行精准的表述,并且描述时,同样会存在很多技巧,比如:
对于专业名词,我们需要通过 「」 进行标注,这样能够让用户快速理解其含义,如果不知道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询;
对于对比信息,通过 序列化的 的方式进行呈现,让用户能够快速理解其中差异;
对于文案描述上,应该更多的使用口语化描述,不要为了解释一个专业名词而引出一堆专业名词,增加用户阅读门槛。
这些都是我们在使用工具提示上所需要注意的,帮助体系当中对于文案的使用颇有讲究,这部分就留着我们后面有时间再进行讲解。
2. 初创期 – 新手引导
由于初创期会存在大量的新手用户,因此新手引导会让这些用户理解产品的基础逻辑。
新手引导:是指在用户初次使用系统时,通过讲解系统设计思路,帮助用户熟悉和了解产品,提高其使用体验。新手引导的目的是降低用户的学习难度,减少初次使用时可能遇到的困惑和挫折感,从而提升用户对产品的初次印象,促使其更好地上手使用。
常见的新手引导主要会有漫游引导、视频介绍、任务预设三种方式, 而在初创期,我们一般只会使用漫游引导、视频介绍。因为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任务预设主要针对功能部分所展开的,因此放在成长期进行实现。
在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渡过初创期迈入成长期的产品,帮助中心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帮助中心就像是一个产品的完整知识库,能够展示平台所有的信息,它能够帮助用户了解整个系统全貌,同时也能教育用户,让用户在系统中游刃有余,使用户水平不断提高。
在设计帮助中心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清晰的框架结构:因为帮助中心的内容量很多,我们会按照 用户角色、使用目的 等维度进行划分。
比如在滴答清单会按照使用目的划分为:新手指南、最佳实践、常见问题、设计理念、更新动态,同时会按照产品功能与特色功能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在飞书应用端帮助模块中,按照 用户角色 划分为:我是成员、我是管理员,这样去使用的时候,通过当前个人角色进行选择可以更清晰的推荐解决方案
同时 B 端产品本身角色属性很强,可以按照角色、类型进行划分,能够将帮助体系设计得更为易用。
2)良好的更新机制:帮助中心是需要根据产品更新迭代不断地进行调整,因此我们要确立良好的更新机制。
通常帮助中心都是由 产品负责功能迭代的设计,然后交给运营人员进行内容文案的优化,设计师辅佐提供成熟的图片素材,最后进行更新。
建立完善的协作机制就能够持续的进行造血,提供更多优质的帮助内容。一般在刚开始搭建时,通常会利用各种文档类软件快速搭建,既简单又高效。
比如 raycast 就是在 notion 当中维护其帮助文档~ (顺便安利一下 raycast 设计师提效神器)
3)生动的内容形式:好的帮助中心一定要“活”起来,更注意用户的情绪价值。因为用户进入帮助中心情绪肯定难受,同时帮助中心又是一个被动方式进行帮助,整体的用户感受也会非常糟糕,因此考虑呈现活的形象,更容易树立品牌形象。
首先在帮助中心入口设计上,我们可以呈现更为生动的员工形象,这样能够缓解用户情绪,是一个情感化设计的好点子。
同时在内容呈现上,基础内容可以多以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对于初次接触产品的用户,能够通过教学视频更直观,更容易的了解内容的全貌。
4)预留入口更多可能:同时在帮助中心处,预留 在线客服、交流群 等入口,方便用户在当前帮助中心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出口,并且设计师可以在后续做用户研究时,通过群成员进行定性研究等。
4. 成长期 – 人工客服
人工客服是在用户有疑惑时,通过人工的方式去解答用户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像我们拨打 10086 去咨询中国移动的各种问题,在 B 端系统当中也需要有自己的 10086 来解决问题。
在系统当中,通常会在全局菜单处提供一个人工客服呼出入口,让用户能尽快找到对应人进行解决。
同时在小的功能模块当中,也可以将人工客户放在右下角进行访问。
人工客服几乎在每一个平台都会存在,虽然问题被处理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但是对于企业而言,相应的成本也随之提升。我们一般不会推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工客服难以触达到的原因(比如 微信联系人工客服,需要有漫长的跳转)
作为设计师,其实是有必要参与的客服的服务当中,通常可以采取轮岗制的方式,一个月安排一天时间,深入接触用户,了解他们的真正痛点。
5. 成长期 – 任务预设
任务预设是新手引导当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在系统成熟后,会存在很多独立的新功能,这时候我们便可以通过任务预设的方式将其进行引导呈现。
因为在B端产品的配置端,通常其逻辑都会比较复杂,我们可以通过任务预设,让用户能了解其设计逻辑。
比如我最常使用的 Focus 软件,当你使用时,会让你立即使用它的核心功能。
6. 成熟期 – 智能助手
当系统进入到了成熟期过后,你会发现在系统当中会存在很多通用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助手的方式进行解决。
比如现在在京东、淘宝,当你提问常见的问题时,智能助手都会对于你的问题进行快速的回答。同样当系统当中有各种问题时,我们可以让智能助手快速提示对应的解决方案,进而解决用户的问题。
为体现智能化,可以考虑与AI进行结合,通过正常的沟通对话,快速解决用户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最近 小鹅通就将 AI 与智能客服进行结合,让问题更快解决,同时根据 AI 也能提供更多商家需要的服务。
7. 成熟期 – 解释页面
帮助体系本身就是要解决 在特定的地方,为特定的用户,提供特定的帮助,在 B 端产品里面特定的地方一般指的就是一个核心的功能。
为清楚了解该核心功能,我们可以将「解释页面」通过抽屉的方式,让用户快速知道当前页面所有会遇到的问题。
这种做法的逻辑就是将帮助中心里重要的帮助提示前置到问题页,抽屉的方式让用户不用跳转,同时也能快速查看页面的详细解释。
比如在飞书审批当中,就能通过解释页面,查看不同步骤的配置视频指南。
8. 成熟期 – 产品学院
产品学院是在成熟期后,是企业为想要深度使用的用户,提供一个学习的渠道。
因为在专业领域较强的产品当中,本身就会包含有很多逻辑,是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够正常的使用软件。比如在帆软当中,我们就能够直接报名课程,并且会有学习班,针对不同的分类进行学习。
我们通过学院的方式,将产品当中的精华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传授给我们的用户。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培养初级、中级用户,让他们能够快速提升,更加深度的使用这款产品,同时也可以增加用户的粘性。
四、如何搭建帮助体系
关于帮助中心的搭建,我们还需要考虑几类原则,因为大多数场景都可以通过这几类原则进行解决。
1. 就近解释
帮助体系本质上就是要解决用户的问题,如果过程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消耗大量精力,就会显得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将答案快速触达,这样就能更高效的为用户解决问题。
比如在一个优惠券配置页面,对于优惠券的不同差异,我们需要快速准确的进行展示,而不是需要让用户进行 hover 触发。
2. 高效传达
在用户阅读帮助内容时,就会打断之前的阅读任务。所以帮助体系不是终点,而最终目的还是想让用户回到之前的任务当中。
高效传达主要是在内容上优化展示形式,比如简化帮助内容,考虑角色更为合理的展示,先展示更为容易的内容再展示复杂的逻辑,这些都能够起到高效传达的作用。
3. 清晰明确
清晰明确不光是指内容清晰,你还需要了解用户的场景,尽可能采取最简单的方式。比如告知整体流程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具体流程步骤,通过清晰的方式能够让用户更为明确的进行操作。
4. 形式多样
在产品的设计形式上,我们可以有 图片、文本、视频、动图、音频 等多种手段进行表达。而不同的手段都能够在用户特定场景下进行学习。
比如 图片,你会发现它就会比单纯的文本表达更为明确;动图,又会比单纯的图片讲得更高效;视频,又会伴有音频的提示更容易理解。因此形式上的多样性才能保证系统的完整性。
5. 克制理性
对于帮助体系,也不是越多越好。作为设计师的职责就是要将复杂的系统更为简单的呈现,如果每一个模块,设计师都不会思考,遇到问题就帮助体系,很容易造成系统依旧难用。
因为并不是每个用户都会去仔细阅读,所以做好设计,理性使用帮助会更为重要。
讲了这么多,对于帮助中心的设计,我们只有了解到宏观的内容过后,才能够进行更多微观的设计。
而体系的搭建,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需要不断反复思考才行。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阶段,合理的搭建帮助体系。
专栏作家
CE青年,微信公众号:CE青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B端设计领域,一个2B行业的2B设计师。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