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作、AI绘画、AI主播……AI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模拟和复制人类智能的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你知道吗,AI界还有“老中医”!最近,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进行体质辨识,辅助望闻问切。一起来看↓
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引入的微型中医四诊仪,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在线采集患者的面象和舌象,进行AI智能识别。医院特色诊疗中心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冷静介绍,设备可以通过面诊患者额部、眼部、鼻部和嘴部的健康状况来判断体质,“比如,我们看舌诊的图片分析舌色是红还是暗,舌体是不是胖大,舌苔是不是厚腻,判断是阳虚质、阴虚质还是痰湿质等。”
除了线下门诊借力人工智能外,线上的互联网医院也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进行望闻问切。患者登录上海市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时,系统会提示患者在合适的光线和角度下拍摄舌苔照片,通过分析舌色、舌体和舌苔的情况来判断病症。
上海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宓轶群介绍,医生还会与患者进行音视频远程问诊,在此过程中通过听声音来辨别患者中气足不足。下一步,医院还计划引入脉诊仪开展远程搭脉、辨别体质。“带上一个指环脉诊仪,医生可以进行准确率很高的脉诊,并实时传到患者的病史里,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化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施膳。”宓轶群介绍说。
为何传统的中医药也要运用人工智能呢?宓轶群坦言,现在年轻人越来越重视中医养生,养生不再是退休大爷大妈的专属,中医药要通过科技赋能,让更多人群了解接受。“年轻人对中医养生的兴趣显著增加,这不仅源于他们对健康的重视,还得益于中医药的现代化与数字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使得中医诊疗变得更加便捷和精准,也推动了传统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普及和发展。”宓轶群说。
撰稿:印沁沁
摄像:汪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