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行在清华”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我校师生员工畅行北京大学校园的通知》:近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校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自2024年1月1日起,两校师生实现畅行互通。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开放一直是热门话题。此前北大一名教师“跨栏”进出学校并呼吁改变门禁制度,更是引发广泛讨论。
事实上,许多高校已经响应了社会呼声,率先做起了开放表率。据报道,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此前已发文,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入校或直接刷身份证进入校园。此外,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于近日面向公众开放了校内冰场,冰场上已能看到市民冰上嬉戏的身影。
目前部分大学的开放,还有一些附加时间或条件的限制,有条件开放也是回归常态化开放的可贵一步,但社会所期待的,显然不仅仅是被允许进入校园,开放最终要实现的,还是在于校内资源的开放和利用。一言以蔽之,是否开放,何种程度的开放,不仅仅是姿态的问题。不管是清北两校互通,还是“十校互选”,归根结底是要开得其“法”,让开放成为打通资源的有力举措。让社会上的人可以亲近高校是一方面,公共设施的开放,让老百姓可以享受教育、文化、体育锻炼等资源,才是常态化开放的核心要义。希望高校通过优化管理,把高校大门越打越开,社会公众也要以高素质“双向奔赴”,共同促进大学校门越开越“大”。(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苏月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