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接诊了一名因感染幽门螺杆菌多年而罹患胃癌的患者。糟糕的是,他一家5口都被这种菌“盯牢”了。
幽门螺杆菌传染性有多强?2023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发布《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指出,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4%之间。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一半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会增加2~3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怎样的细菌?它对人体有哪些影响?家里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需要全家一并治疗吗?如何预防?来听听医生们怎么说。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对生长环境非常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长期生活于人体胃内的细菌。早在1994年,幽门螺杆菌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生物致癌因子,2017年再次被列为Ⅰ类致癌原,现已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幽门螺杆菌通过哪些方式传染?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比如可以通过共用餐具、水杯等方式,以及携带幽门螺杆菌的大人咀嚼后喂饭给孩子、如厕后不洗手吃东西或者摸嘴巴等方式传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大部分的人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不会有明显症状,但有些人会有口臭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还有些人会有胃肠道的症状,例如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部不适等。如果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进行幽门螺杆菌的筛查和根治。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危害?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比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患“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淋巴瘤”的患病率大大增加。所以在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要及时进行根治性治疗,以减低这些胃病的患病率。
同时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淋巴瘤的患者中,可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如有感染也需要根除。有些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这些疾病会相应的好转。
查出有幽门螺杆菌,需要杀菌吗?
其实,查出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不一定必须杀菌。一般来说,对于家里小于14岁的儿童不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根治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景南介绍,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治疗上有2种情况:
1.无需过度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患者,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此类患者无需过度治疗,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
2.需要完善的杀菌治疗: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或检查出胃部溃疡已经有消化道癌症家族史的患者,则需要接受医生正规完善的治疗,不可擅自用药,也不建议私自中途中断治疗,以免增加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加大治疗难度。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与否,还是建议及时就医,请医生做出一个专业有效的判断,不要自作主张,以免过度医疗或延误病情。
家里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需要全家都接受治疗吗?
2021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指出,家庭内传播是造成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家庭为单位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阻断传播的重要策略。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成员进行共同治疗,有助于减少根除后的再感染。
民航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白启轩表示,如果一人发现感染,家庭其他成员要尽快进行筛查。如果检查结果未呈阳性,则无需一并治疗,但注意要分餐,分开使用碗、筷,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如何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王亚丹表示,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应着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不要给幽门螺杆菌机会。
2.改善饮食习惯,避免喝生水、吃生的食物,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饮用。同时食物应多样化,避免偏食,注意补充多种营养物质;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多吃新鲜食品;避免进食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
3.提倡分餐制,夹菜时使用公筷,以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传播病菌的可能性,定期消毒餐具以减少感染幽门螺杆菌机会。
4.对于需要大人辅助喂食儿童,大人需在喂食前洗干净手,给孩子准备其专用的餐具。
5.保持口腔健康,建议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三个月换一次,建议戒烟。
此外,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刺激。
(参考资料:浙大一院、钱江晚报、人民网科普、CCTV-1、CCTV生活圈、潮新闻、健康时报、光明网、新华网、科普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等)
话题主持|记者 郑宗敏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