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血拼哥。
自2017年开始,走过6年的共产房要走到尽头了吗?
最近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再次给出了权威解读: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说白了就是要推进“三大工程”建设,重中之重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而在保障房中,又出现了大家熟悉又陌生的“配售型保障房”的概念,为了弄清“14号文件”,《中国新闻周刊》做了深入采访报道。
在对北京相关人士采访中透漏,明年北京会推进若干配售型保障房项目。共有产权房可能会被替代。
No.1 配售型保障房或将取代共产房
1998年‘房改’后,我国住房体系发生重大调整,将绝大多数住房需求推向商品房市场,仅以少量廉租房供给低收入群体。
从2010年《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通过公租房、保租房等配租型保障房,以及自住型商品房、共有产权房等配售型保障房,不断将未能在商品房市场‘上车’的群体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但是仍难做到与商品房体系‘无缝衔接’”。
2023年“14号”文对于住房保障体系,一方面是补充,另一方面也是重塑。
近年来,住房保障体系侧重于‘租’,并且将保租房作为重点,缺少封闭运行的配售型保障房。
但是其保障的人群依然是超大特大城市中住房困难相对突出的群体,包括新市民、青年人等,只不过这部分群体中部分人群难以通过租赁满足住房需求,而是渴望拥有一套产权住房,‘14号文’提出配售型保障房便是更加精准地满足这部分需求。
有接近北京市住建部门的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目前一些国资平台只是按照政府要求进行土地储备,明年北京肯定会推进若干配售型保障房项目。究竟能有多少项目落地,还要拭目以待。
《中国新闻周刊》提出,“14号文”的最明显调整之处在于,将配售型保障房与公租房、保租房并列,意味着其将取代共有产权房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位置。
尽管2021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将共有产权房与公租房、保租房并列,但是中央层面此前并未对共有产权房出台具体文件,只是鼓励部分城市试点,实践中,各地模式各异。
为防止住房保障体系过于混乱,地方政府需要研究存量共有产权房未来纳入商品房还是保障房序列。
有接近地方住建部门的人士透露,目前已经明确不再新增共有产权房。
No.2 哪些群体可以申购配售型保障房
“14号文”提出的保障对象包括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需要的引进人才等群体。
这是相对宽泛的概念,只有确定保障对象后才能确定建设规模。
国家的总体要求是‘以需定建’,各地都在摸排需求,比如居住在公租房中的居民有多少需求?本地户籍‘夹心群体’有多少需求?人才有多少需求?其他工薪群体有多少需求?从解决最困难工薪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入手,根据供给能力,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建设规模。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
而且,想要完全封闭运营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前述接近北京市住建部门的人士分析认为,“‘14号文’强调配售型保障房封闭运营,只能由政府回购,‘如长期闲置、确需转让、因辞职等原因离开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的,由各地政府按规定予以回购’。
这意味着持有配售型保障房与工作单位紧密相连,显然更适用于体制内工薪阶层,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
所以,到目前为止,配售型保障房具体保障对象与建设规模都还是未知数。
No.3 配售型商品房价格可能更低
好消息是,配售型商品房价格可能比共产房更低。
有接近地方住建部门的人士在采访中表示,共有产权房是配售型保障房探索的阶段性产物。
共有产权房既不像保障房,也不像商品房。如果说保障房应该保障居住权,而非产权,那其最初便不应该以商品房价格出售产权。
在他看来,未来配售型保障房的价格,会进一步与商品房拉开距离。“14号文”规定配售型保障房以划拨土地方式供地,并且要求将配套等成本剥离,未来其售价可能不及商品房一半,形成与商品房不同的体系。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认为,这意味着政府让渡土地出让金收入,直接压低配售型保障房售价,并且通过封闭运营,吸取了过往配售型保障房的最大教训,即配售型保障房与商品房之间存在较大的寻租空间。
看来,2024年,北京保障房政策还将有新动态,很有可能会出现比共产房限制更严格、更没有投资属性的保障房出现。血拼哥会帮大家持续关注。如果你也关心这个问题,别忘了给血拼哥表星,有消息能第一时间通知到你。
此前就有朋友担心,共产房如果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刚需怎么办?
血拼哥对这件事还是持比较乐观态度的,因为高层方面,加强保障房供给是大势所趋,要实现居者有其屋;民间而言,刚需群体不会凭空消失,大家居住问题永远都在,所以一定有解决的出口。
PS:最近有消息称大兴团河MLW项目性质待定,大概率不会转共了,有知道详细信息的朋友不妨评论区一起聊聊。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