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当16岁的石奶引与自己的好友在附近镇子上的集市中四处闲逛时,突然被人拍了一下肩膀。
“你好,小姑娘,我能为你画一幅画吗?”来人是一位相貌在50岁上下的中年男子。
图片来自网络
按理说,两人素不相识,这个突如其来的请求确实显得有些唐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石奶引觉得这个男子身上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感觉,也许正是那种艺术大师身上那种独有的气质。于是,石奶引就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然而,石奶引不知道,正是她的这个决定,让她“红”遍了全国大江南北。
一元纸币上的少数民族少女
1987年4月27日,当时正值第四版人民币刚刚问世,出门买东西的时候,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一沓红红的纸币。这正是第四版人民币中的一元面额。
不过,这次的一元纸币上面印的头像与以往有些许不同。上面是两个少数民族的少女的侧脸。
图片来自网络
5月,贵州庆云乡的乡民们也接触到了新版的一元纸币。刚刚将纸币拿到手中,就有人看着纸币上的少女头像惊呼出声:“这不是隔壁寨子里的那个小女孩儿吗。”
听到呼声,大家也都纷纷低下头仔细查看,果然,一元纸币上的其中一个少女,她的相貌与同乡中的石奶引几乎一模一样。于是,与石奶引同个寨子里的邻居,连忙拿着纸币跑到石奶引的家中,看看上面的人究竟是不是她。
这个时候的石奶引,早已结婚生子。正在家中打扫家务时,突然看到邻居慌忙地跑了过来,石奶引正要询问邻居有什么事时,邻居却拿起了一个东西,然后对着她的脸看了起来。
“真的是你!原来这个纸币上印的真的是你!”邻居的话语让石奶引有些摸不着头脑。
石奶引
随后,石奶引拿起邻居递过来的纸币看了起来,当看到上面少女样貌的时候,石奶引瞬间睁大了眼睛,她顿时明白了为何邻居会说那样的话,这个纸币上的少女竟然真的是她!
这幅侧脸,分明是自己16、7岁时候的模样。可为何自己的脸庞会出现在一元纸币上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石奶引的心中起了疑惑。
“难不成是因为那个画家?”突然,她想到多年前在集市中遇到的那个中年男子。
其实,石奶引想到的没错,她的脸能够出现在第四版人民币上面,确实是因为九年前为她作画的那名男子。因为那名男子,正是闻名全国的设计师——侯一民。
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
1930年,侯一民出生在河北高阳。从小侯一民就展现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和兴趣。那个时候由于家里比较穷,买不起绘画用的材料和纸,所以侯一民就经常拿着路边捡来的煤炭,找一处僻静的地方,去描绘附近的山水或者是村里的鸡鸭牛羊。
侯一民
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侯一民被送到了齐白石的弟子陈小溪门下学习中国画,这也为他之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的时候,侯一民考入了国立北平艺专学校,师从徐悲鸿、吴作人、艾中信等大师。他的绘画方向也从中国画改为了学西画。
按他自己所说,在北平艺专上学的那几年,他还当过地下党,帮助中央传递情报。
新中国成立以后,侯一民被安排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里当教员。在工作了几年之后,由于精湛的绘画功力和突出的教学水平,1958年,侯一民被升为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副主任。
这个时候,一项艰巨的任务也落到了他的头上。
图片来自网络
1955年,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开始制定第三版人民币的发行计划。当时中央指出,在第三版人民币的设计上,一定要以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现状为理念。当时也请来了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专家团,希望可以商量出一套具体的设计方案。
而经过一番讨论之后,这个任务落在了侯一民所在的团队当中。
由于自己本身就是工农阶级出身,所以侯一民对中央要求的设计理念十分理解。在第三版人民币整体的设计上,他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当时国家正处于五年计划兴盛之时,整个工业体系都处于百废待兴,所以侯一民就采取了轻农重工并举的设计方针。
1962年4月20日,第三套人民币正式开始发行。这套人民币一经发行,立刻引来了广泛的好评,纸币上的工农阶级的广大群众,代表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意愿。
于是,侯一民的团队也受到了中央的夸奖。
侯一民
1965年,鉴于第三套人民币的成功,中央决定趁热打铁开始规划第四套人民币的发行计划,而设计的这个任务依然还是拜托给了侯一民。
不过没过多久,就迎来了特殊时期,所以这一计划也暂时搁浅了。
直到1977年,第四套人民币的发行计划才重新被提上了日程。
时隔二十年,国家的整体环境与当年设计第三套人民币时已经大为不同,所以使用老一套办法已经行不通了。
当时上报上去的三套设计方案都因为过于陈旧的问题被否决掉了,这样一来,怎样设计出一套新方案,成为了让侯一民头疼的难题。
连续几个月的思考都没有让侯一民想出结果,于是他决定离开北京出去散散心。1978年3月,侯一民来到了贵州庆云乡,恰逢这里正在举办庆典,于是侯一民就独自来到了集市上闲逛。
图片来自网络
突然,侯一民的目光定格在了前方的一名少女身上。这名少女穿着侗族独特的服饰,再加上其俊俏的脸庞显得十分灵动。
“对啊,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为什么不设计一套少数民族的图案?”这名少女给了侯一民一丝灵感。于是他连忙快步上前将少女叫住,随后根据她的脸庞作了一幅画。
回到家中之后,看着自己的这幅作品,侯一民非常满意,连日来压在他心上的阴霾也被一扫而光,少数民族的设计理念让他豁然开朗,随后他就又按照这幅作品设计了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形象,然后将这套方案报了上去。
当侯一民把这套方案报上去之后,中央领导觉得这回的设计理念与之前那些老旧的方案区别很大,而且很有利于民族团结,所以就将其通过了。
图片来自网络
在经过九年时间的排版和反复修改完善之后,1987年4月27日,第四套人民币正式开始发行。而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东风,所以这套人民币也在全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响。
“红”遍全国的侗族少女
第三套人民币是从1角到10元之间一共发行七种面额,9个版别。而第四套人民币则是从一角到100元一共发行9种面额,这也顺应了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也让第四版人民币的流通情况远高于之前的三个版本,这也让第四版人民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普通工人的一个月工资也不过是七八十块钱,出门购买日常用品很少能用到十元以上的钞票。所以,在第四版人民币中,一元纸钞使用得最为广泛。
而这也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这个印在一元纸币上面的侗族少女。
石奶引
1961年,石奶引出生在贵州庆云乡井寨村。由于从小生得俊俏可爱,所以石奶引在当地也较为出名。
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石奶引已经长得亭亭玉立,成为附近十里八村有名的小美人。由于青春期的懵懂,许多男孩子都按奈不住内心的悸动,偷偷给石奶引送上在山上采摘的花朵,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但是由于年龄尚小,而且侗族对于男女之间的感情有十分严格的规矩,所以石奶引一一拒绝了这些男孩子的追求。
16岁那一年,刚过完春节没多久,乡镇里举办了庆典,趁着人多热闹,石奶引就拉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跑到集市里去逛,就在这里她遇见了前来散心的侯一民。随后侯一民将石奶引的面容画了下来,放在了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手稿之中。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石奶引还以为侯一民只是一位普通的街头画家,所以也没有在意这件事,没过多久就将其抛之脑后了。
1984年,石奶引经人介绍,嫁给了隔壁村寨中的一个帅小伙子,婚后两人生了一对儿女,过起了平淡而又幸福的日子。
一直到1987年,石奶引才知道,自己的侧脸被当初的那个“街头画家”画到人民币上去了。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地的电视台也派人来对石奶引进行了采访,随后将这段采访内容放在了报纸上。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受限于当时狭窄的信息传播渠道,石奶引的名头并没有收获到多少的关注,所以她的生活也没有受到什么太大的影响。
由于身处大山之中,所以贵州的经济发展一直也不是很好,石奶引所在的庆云乡更是十分贫穷。
虽然自己的脸庞已经红遍了全国,但是石奶引也没有靠着这个去获得什么利益,反而是仍然在村寨里靠着一些针线活而养家糊口。
常年靠着操弄针线,织补衣服,石奶引的双手生满了老茧。因为每次缝衣服都要借助阳光,所以石奶引的皮肤也被晒得黝黑,皱纹也经过岁月的推移,一点点爬上了她的脸庞,如今的她早已没有了当年那副清秀的模样。
虽然做针线活带来的收入十分微薄,但是总会时不时地有一些旅客闻名而来,与石奶引合影留念,这也给她们一家带去了些许收入。
不过,到了新世纪以后,随着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印有石奶引面容的第四套人民币逐渐被淘汰,而石奶引的名气也渐渐消失了。
图片来自网络
2010年,石奶引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办理了低保,每个月凭借着8百块钱的低保费也能勉强度日。况且当时她的一双儿女也已经长大成人,可以独立生活,而且还会时不时地给他们老两口转一些生活费,这也让石奶引的生活压力小了许多。
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是因为整个村寨的人都是这样,所以石奶引也从来不觉得自己苦。
到了2017年5月,村寨里来了一位“神人”,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生活。
凌裕平
凌裕平是全国闻名的果树种植专家,在2017年,他被派往贵州进行考察。到达庆云乡之后,凌裕平发现虽然这里的天然资源很多,但是受限于知识的禁锢,当地的居民并不懂得如何利用这里的资源提高自己的经济状况。于是凌裕平就交给他们种植果树和水稻,还有一些养殖技术。
凭借着这些农业技术,庆云乡的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石奶引家也因为参与泥鳅养殖,而发了一笔小财。
2021年,紧紧靠着这份养殖技术,石奶引家就挣了5000多块钱。再加上她和丈夫的做工,他们家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三万多块。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时间的迁移,石奶引的面容早已不再是那个俊俏少女的模样,但是她那张16岁的面容,将牢牢地刻在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
而对于石奶引本人来说,比起这些,也许能和家人安稳幸福地生活一辈子,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