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一场关于科技与养老的深度对话正热烈上演。
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会场内,人流如织。年轻人携父母同行,老友结伴组队体验,机构代表手捧资料穿梭其间。
现场,纳米喷雾眼部润眼仪、智能监测垫、康养服务机器人、中医体质监测仪、智能全身康复评估训练系统等产品纷纷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或驻足观望、或亲身“尝鲜”,感受着科技发展为老年生活带来的无限可能。
回归到生活,各种智能化设备、配套设施以及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服务,已经悄然走进养老院、社区和家庭,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赛博”养老院
让爱不再缺席
说到变化,西安市雁塔区仁泰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对此有深刻感受。
洗澡,这样一件对正常人来说简单的事情,对很多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却并非易事。
69岁的邵爷爷是老西安人,因为中风,成了半失能老人。对他来说,洗澡是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难事儿,既不想麻烦家人,又不能忍受异味,“洗个痛快澡”逐渐成为他最期待的事。
前段时间他住进了养老服务中心,这里的一件“神器”让他告别了这种窘迫。
仁泰养老服务中心 座椅式浴缸
这是一款名为“座椅式浴缸”的新型助浴设备,它能够让老年人以乘坐轮椅的姿势进入浴缸进行浸泡清洗,无需频繁地移乘和挪动身体。
同时,浴缸还有按摩和自动调节水温、紫外线消杀等功能,操作简单易学,大大节省了人力的同时,还解了许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心事”。
“附近许多叔叔阿姨也会来我们这儿洗澡,包括洗澡、健康监测、修剪指甲等服务,有的还会留下吃一顿午餐。”仁泰养老指挥中心主任张祺晗说道。
在养老服务中心,类似的科技产品随处可见。“这个是紧急呼叫按钮。”在曾是话剧演员的刘阿姨的房间内,张祺晗指着床头的“小白盒”说,“如遇紧急情况,老人就可以使用其一键呼叫功能,智慧平台24小时值守,坐席人员会第一时间作出响应。”
正在椅子上坐着的刘阿姨举起手腕摇了摇,乐呵呵地说:“还有这个高科技哩!”老人口中的“高科技”是一款防走失智能手环。这款手环不仅可以实时定位老人的位置,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发出求救信号。
刘阿姨感慨道:“真好呀!一开始试住的时候我是十分抵触的,总觉得养老院不如家里自在。但现在,我彻底改变了想法。这里的设施先进,服务周到,我就像是找到了第二个家。现在撵我走我都不走,我就赖在这儿了!”
刘阿姨(中)和她的朋友在仁泰养老服务中心与工作人员开心交谈
仁泰养老服务中心的谷阿姨同样对科技带来的便利由衷欣喜。她的三个孩子都在外地,不能常伴左右,智能设备让他们之间的联系紧密如故,儿女可以通过移动端时刻关注母亲的状况。每周两次的医疗巡查、每日的健康监测,都让谷阿姨感到十分安心。她说:“在这里,孩子们回来还可以陪我同吃同住,十分方便。”
“黑科技”社区
让养老不设边界
嘀嘀嘀……
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在高新区枫林绿洲社区小丫智慧养老服务站综合服务大屏幕上,弹出了家住云顶园小区的郝阿姨心率异常的提醒界面。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迅速响应,为郝阿姨提供了及时的医疗照护。
这样的情景在小丫智慧养老服务站时常出现,能够如此快速地作出响应,精密的智慧养老系统“帮了大忙”。
小丫智慧养老服务站 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因涉及隐私,已作虚化处理)
不同于传统观念中将老人集中于一处的养老机构,小丫智慧养老模式将养老院化整为零,以养老服务站的形式进入社区,就近为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及护理服务。
每个站点每位老人的信息都被汇总到同一套指挥系统中,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健康状况,当老人身体指标出现异常时,工作人员都能够在统一调配下,快速行动,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援助。
而在服务站内,智能识别系统会标注行动不便或有特殊疾病的对象,提醒工作人员重点跟进服务。覆盖全站的红外线感应系统,会在检测到有人跌倒超过5秒钟内发出警报,为到站老人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保障。
小丫智慧养老服务站 智慧养老样板间
“自从这些智能设备进入我们的生活,真的是便捷了太多!”张爷爷是高新区小丫智慧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的一位常客。
他年过八旬,却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在这里,他享受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同时,还能与同龄人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结交新朋友。“我在这里感到很快乐,接下来我打算去外面旅游一圈,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张爷爷说道。
负责人张妮娜告诉记者,除了为老年人提供常规的养老服务外,还提供“订制”服务。“只要老人有需求,养老服务站能做到的都会满足。服务站目前共有居家护理师150余人,已为社区1100余位老人提供专业服务。”
“智慧”进家门
让科技服务晚年
从“9073”养老服务格局来看(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通过社区获得养老服务,3%左右老年人到养老机构享受专业养老服务),多数老年人还是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安享晚年,而不是去陌生的养老院。
随着智能养老设备走进千家万户,居家养老的条件已经日趋成熟。智能监测、远程看护等技术与服务的广泛使用,最大程度实现了安全看护,而老人床、智能监测床垫等智能器械的推广应用,使失能半失能群体得到了更全面的监护照料。不少智慧养老的产品正在成为家庭的“一份子” 。
“我妈本来心血管就有问题,年纪大了行动也不便。我每次上班都特别不放心,还好有这个‘高科技’。”在家住西安未央区刚家寨社区的赵女士家中,智能监测床垫默默守护着母亲的睡眠。
它能实时监测卧床老人的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根据老人的睡眠习惯自动调整床铺角度,让老人睡得更加安稳。老人手腕上的监护手表则随时记录着她的身体状况,一旦身体指标出现异常,便会立即向家属发出警报。
此外,赵女士家中还有SOS拉绳报警器、防摔倒感应器、门磁等智能设备,都是她的尽孝智慧帮手。“听说现在有个新产品叫AI敲击呼叫器,我打算买一个试试,这样就更能了解母亲在家的状况,尽快做出应急对策。”
截至2023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853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1.6%,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陕西高度重视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智慧养老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陕西已建成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40个,打造居家社区养老示范县区11个,6个市获得民政部、财政部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支持,日间照料中心覆盖93.8%的城镇社区,82%的行政村建有农村互助幸福院,全省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广覆盖。
各地同样在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模式。
西安市莲湖区枣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宝鸡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榆林吴堡的“智慧养老手环”等项目相继落地。这些变化,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更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度。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赛博”养老模式正以蓬勃之势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崭新的变化。从养老博览会的智能设备展示、“赛博”养老院的贴心服务,到“黑科技”社区的便捷照护以及“智慧”进家门的安心守护,处处彰显着科技与养老的完美融合。
第二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现场
正值重阳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深深牵挂。在陕西,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正一步步从愿景变为现实。(记者 李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