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蒋介石的失败,有一个最为简单的理由,那就是他连自己的学生都控制不了。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培养了一批那个时代的精英人物,其中最杰出的当属黄埔三杰。然而,这三位杰出人物中有两位竟然是我党的党员,与蒋介石背道而驰,仅有一人选择跟随蒋介石。这一数字二比一,足以显示蒋介石在自己的地盘上都无法获得绝对掌控权,这也是他最终失败的简单理由。
而跟随蒋介石的唯一一位黄埔三杰成员就是贺衷寒,他来自湖南岳阳。贺衷寒并非战功赫赫的将领,而是一位擅长耍嘴皮子的御用喉舌和宣传工具。黄埔一期毕业后,他迅速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苏联军事最高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理论知识上,贺衷寒无疑是备受裨益的。
回国后,贺衷寒迅速崭露头角,成为蒋介石所器重的人物。然而,蒋介石对于国民党的内部分裂感到不安,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更忠诚于自己的组织——复兴社,一个法西斯组织。复兴社的成立对于后来的军统、戴笠等名字家喻户晓的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初期,军统其实只是复兴社的一个部门,而戴笠则是复兴社培养出来的干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军统的威望盖过了复兴社。
在复兴社的创建中,贺衷寒功不可没。然而,为何他最终销声匿迹、被戴笠取而代之呢?这其中涉及到一次关键时刻——西安事变。蒋介石在西安被扣押,国民党内乱成一锅粥。面对这一情况,有人主张武力解决,而贺衷寒却选择支持何应钦,提倡武力进攻西安。他甚至在挑起矛盾方面不遗余力,张贴刺激张学良杨虎城的标语,试图激化矛盾。这一切都是为了取悦于何应钦,以期在蒋介石若不幸身故的情况下能够取而代之。贺衷寒将复兴社的组织系统和成员名单一五一十地向何应钦汇报,却没有料到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蒋介石被释放。贺衷寒的立场选择错误,导致他在仕途上一败涂地。
在蒋介石的强烈指责下,贺衷寒被解除职务,不得不出国考察。归国后,他只能担任一些较为闲职,从此失去了在蒋介石眼中的信任与重用。去台湾后,贺衷寒虽然担任了一些职务,却很快卸任,改任为顾问。晚年,他过得相对清静,不吸烟不喝酒,专心读书写字,甚至练习瑜伽。然而,他以为这样会长寿,却在74岁时离世。
综合看来,贺衷寒之所以失败,除了因为西安事变中的错误决策外,更是因为他过早地选择了支持一位不得志的主子,最终输得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