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王婧雅 编辑 | 高素英
刷25分钟手机后不仅不会损伤视力,反而能降低短暂性近视指标13度;一个人打麻将可以同时担任四个玩家的角色,体会“最高级的寂寞”…… AI离焦护眼技术、大屏四开技术,越来越多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正在成为一部AI手机所具备的基本功能。
以往这些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随着荣耀创新技术的应用落地,真正意义的上AI手机开始走近人们的生活。近日,瞄准AI大模型技术的荣耀一口气推出了荣耀Magic V3、Magic Vs3,、平板MagicPad2、MagicBook Art 14在内的四款Magic旗舰产品。
笔者从现场了解到,为了让AI真正成为手机的“灵魂”,目前荣耀正在与软件开发者进行沟通,未来将有更多应用接入荣耀端侧大模型能力。其中,在AI PC方面,荣耀正与百度网盘等厂商进行商谈,一年后,消费者或可看到更多外部应用具备荣耀端侧大模型能力。
在荣耀CEO赵明看来,具备接入网络侧的AI能力远远不够,只有具备端侧大模型能力,才能让AI技术融入用户生活的每个角落。荣耀在AI技术上的发展方向,是通过端侧AI使用硬件,提供真正神奇和有益的用户体验,而不仅仅是追求概念上的AI功能。
折叠屏有望承载更多AI能力
从第一款折叠屏问世至今,伴随着荣耀、华为、小米等各大厂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折痕、重量、价格等一系列制约折叠屏发展的难题正在被逐一攻破。折叠屏产品已从不被市场看好,变为频繁断货、一机难求。
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8%,其中,大折叠机型出货量同比增长91%。
在众多厂商中,荣耀持续瞄准用户使用痛点,不断加码轻薄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去年,荣耀推出的Magic V2,凭借9.9mm的机身厚度将折叠屏厚度拉入毫米时代,实现了折叠屏堪比直板机的轻薄体验。今年,荣耀进一步降低机身厚度,通过荣耀鲁班架构,荣耀Magic V3折叠态机身减薄至9.2毫米,荣耀Magic Vs3机身厚度也降至9.8毫米。
在赵明看来,发展折叠屏手机不是单点技术的突破,而是整个体系化的能力,其中包括材料、设计、架构等多个方面。当传统的改进思路达到极限时,荣耀进行了架构和逻辑上的重构和迭代,以实现从14毫米到9.2毫米的突破,这需要全面地重新思考和设计。
让折叠屏实现真正的好用,除了硬件层面的突破,还需要软件层面的协同。此次荣耀对任意门、灵动岛、平行空间等功能均进行了更新。其中,任意门由“单开门”升级为“双开门”;灵动岛一次可显示两条通知;平行空间则让一部手机秒变两部,主副卡分别使用各自的桌面、拨号盘,进一步升级隐私保密性。
根据赵明现场演示,在任意门场景中,当用户在聊天软件中接收到朋友分享来的一张商品图片,只要将图片向左拖入一个购物软件,再将图片向右拖入另一个购物软件,两个购物软件即可全部打开进行商品搜索、实时比价。在灵动岛场景中,中午点了一份外卖,又点了一杯杯奶茶后,即使在打游戏的场景中,也可以同时显示两份通知,获取外卖即使信息。
除此之外,AI能力还应用在图库、降噪、文件跨设备流转等多个场景。例如当用户拍了照片却不知道哪张更好看时,可在图库中同时对四张在图库中进行预览;在商务场景中,滤除自己与对方的降噪,用户还能直接用手机调用笔记本的桌面和文档,进行远程投放和隔空取物,并基于信任环解锁另一设备,把需要的内容从另一设备中拖拽过来。
目前来看,相较于直板机较为单一的操作模式,无论是小折叠内外屏的交互,还是大折叠的分区处理,都有望承载更多的AI能力。
在赵明看来,折叠屏设备尺寸已经与平板相媲美,目前平板和PC上的AI应用也能在折叠屏设备上得到更好的实现。与此同时,折叠屏的全屏态提供了特殊的应用场景,这将催生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在会议、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折叠屏或承载更多类型的应用。
赵明以荣耀V Purse举例称,该设备可以拥有前屏、后屏和侧屏,且这些屏幕可以独立分区进行交互,这种设计为多任务处理和个性化用户体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不过,虽然目前折叠屏的硬件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之相结合的全新交互方式和AI体验仍需要进一步的打磨。
内卷加剧 手机厂商不应只关注AI概念
尽管今年是AI手机发展元年,手机厂商们都在不约而同地布局AI大模型赛道,但消费者对于AI的感知却不足。提到大模型,用户普遍联想到的就是抠图、美颜、搜索、语音助手、多轮对话,这些功能应用了AI技术,却没有为用户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赵明认为,真正的核心AI能力应该包括端侧AI和网络侧的应用级AI,许多追逐AI概念的手机厂家只是在界面上集成了互联网公司的AI服务。如AI消除、AI翻译、文生图等,这些只是一个交互的界面,接入网络侧的AI能力就能实现,与手机的核心的AI能力没有关系。
对于荣耀而言,AI使能硬件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解决手机屏幕与护眼矛盾的行业难题,荣耀模拟离焦镜效果研发出了AI离焦护眼技术。与此同时,在AI底层技术加持下,手机可识别干眼风险、主动显示调节,缓解用眼干涩的痛点。
“手机行业内的公司有能力开发像AI离焦护眼技术这样的创新,但往往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限制。”赵明指出,当前许多公司在谈论AI时,往往只关注生成式AI、大模型和ChatGPT等概念,而忽视了公司自身可以为AI技术做出的独特贡献。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换机周期正在拉长,行业内卷现象加剧,而AI技术被视为一种潜在的突破方向。
“从客观角度来说,手机行业在很多年前多就很“卷”。只不过当市场容量维持在2.7亿台之后,各家的份额基本都在15%上下后,市场会感觉“卷”的程度比以前更高。”赵明认为,手机行业并非遇到发展瓶颈,“卷”的含意是能不能持续地突破和创新,手机厂商应聚焦于自身的AI使能硬件和硬件创新上
应用与端侧大模型适配亟待
在发布荣耀Magic V3时,赵明展示了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当一个人玩麻将缺少“搭子”时,可以利用折叠屏的分屏和平行空间功能,实现软件四开,这意味着即便“一缺三”,也不用麻烦他人,自己和自己就能玩一场麻将游戏。
这个让人捧腹大笑的场景背后,实则是应用软件与系统端侧大模型的能力互通。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系统本身具备四开的能力,游戏实现四开,是基于其接入了荣耀端侧大模型的能力所产生。如果其他应用也进行适配,同样可以实现四开。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软件接入手机端侧大模型能力,这或将为用户带来更多可能。然而,这其中面临着数据隐私、合规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时间搭建、号召开发者。
此前不久,华为发布了HarmonyOS NEXT,基于原生操作系统可有效简化适配的过程,但号召开发者并非只能从打造纯自研的底层系统的角度出发,吸引开发者共建品牌号召力也是关键。
目前,除智能手机外,各种电子设备都在强调AI化,AI PC是各厂商竞相追逐的赛道之一。现场笔者体验了MagicBook Art 14的AI功能。通过AI助手,可以处理搜索、会议安排、纪要生成、语音转写等工作,还支持多设备协同工作,让用户在不同设备间无缝切换。
荣耀内部人士告诉笔者,现阶段荣耀AI PC上的大模型能力主要聚焦于本地及网络搜索侧。让更多应用与大模型能力互通正是其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目前正在与百度网盘等企业协商合作事项,应用与大模型能力互通,预计一年左右陆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