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男人何苦为难女人——玄武门之变中的郑观音
我们都是平凡人,面对权力斗争时难免会有些不堪的丑态,这无可厚非。但真正的君子,必定知进退,不至于为一时之快去伤天害理。当权力斗争演变为浴血屠杀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面对心爱之人的死亡,一个女子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活下去?
一、青春无悔入皇家
十六岁的郑观音嫁给二十六岁的李建成,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作为皇太子的妻子,她将获得荣华富贵,过上令无数女子羡慕的生活。对郑观音来说,这是青春最美好的选择,她甘心将自己的青春献给皇室,也为此付出了真心。
郑观音生于盛名的荥阳郑氏,这是一个功勋卓著的世家大族。郑观音深受家人喜爱,从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她才貌双全,温柔体贴,深得荥阳郑家上下宠爱。本可以在荥阳过上安稳优渥的生活。
但郑观音毅然选择嫁给皇太子李建成,踏上这段姻缘。她深知皇太子妃的身份意味着什么,她必须时刻谨言慎行,处处为皇室着想。
她也确实担当起这个角色,很快便学会了在宫中周旋应对,对一切繁文缛节了如指掌。
更重要的是,郑观音真心爱慕李建成这个人。李建成英姿勃发,文武全才,对郑观音一往情深。两人青梅竹马,感情非常好。郑观音还为李建成生下了几个可爱聪明的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当李建成正式封为太子时,郑观音被封为太子妃。站在她二十岁这个年纪,多少女子都梦想过自己能有这样的荣耀。而郑观音做到了,她的青春被注定与皇室和荣华绑定。她定然倍感幸福和自豪,也满怀希望地想象着自己闪耀夺目的未来。
二、家国破碎一霎时
然而好景不长,武德九年,李建成的弟弟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残忍地杀害了李建成和第五子李元吉。郑观音的丈夫和他的兄弟就这样惨死在弟弟的暴行之下。
一夕之间,郑观音失去了自己最亲热爱的丈夫李建成,也失去了太子妃的崇高地位和打造的一切美好前程。她亲眼目睹两个最亲近的男子就这样惨死,悲痛欲绝。
那一夜,郑观音清楚地看到了玄武门兵变的全过程。清晨的时候,皇宫还一片祥和,到了晚上就天翻地覆。李世民带人杀到李建成住处,跟李建成发生了激烈冲突。郑观音听到外面传来丈夫和李世民争吵的声音,然后就是李建成的哀嚎。郑观音想跑出去救夫,却被侍女死死拦住。
那一夜郑观音辗转反侧,直到天明,才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双双遇害。她泣不成声,悲痛欲绝。就在昨天,她还是衣食无忧的太子妃,今天就一无所有,跌落为可怜的寡妇。她简直不敢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三、妇人慈心化仇念
为了彻底斩草除根,李世民还残忍地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儿子。这对郑观音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骨肉就这样被杀,却什么也做不了。
她恨不得自己也就此一命呜呼,但想到还有一双幼女需要她的照顾教养,郑观音没有选择轻生。作为母亲,她必须活下去。她的母性最终战胜了对李世民的仇恨,郑观音没有做出任何极端举动。
幸运的是,李世民也没有加害郑观音,而是软禁她在长乐门,派人看管她的起居。郑观音能够苟延残喘,实属不易。这多少算是李世民最后的仁慈了。
李世民之所以没有加害郑观音,历史学者推测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郑观音对李世民怀有难以化解的仇恨,很难驯服;第二,郑观音的太子妃身份特殊,不好对外交代。
的确,以郑观音坚韧的人格,她怎会轻易向杀夫仇人低头?她现在对李世民只有仇恨,绝不会被他收买心服。且她的太子妃身份不同凡响,若被纳入后宫,势必会激起轩然大波。李世民也许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暂时没有加害郑观音。
这算是李世民最后的仁慈了。他放过了郑观音,允许她在长乐门度过余生。男子汉大丈夫,何苦再欺负一个弱女子?就让她在长乐门受委屈一辈子吧,这也可视为另类的惩罚。
四、凄婉一生化长恨
武德九年之变,彻底改变了郑观音的人生轨迹。她在长乐门被软禁长达五十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漫长的五十年岁月,她眼睁睁地看着李世民统治大唐,国力日益昌盛。
而她自己在这五十年里过着枯燥而痛苦的生活,重复着单调乏味的日常,成为皇宫中一个无用的废人。她活在对过去的回忆中无法自拔,时间对她来说几乎失去了意义。
她独自抚养的几个女儿也相继成家立业,她在人世间再无任何牵挂,只剩满腔的怨气无处诉说。她不敢也不会公开对李世民产生任何不满。
直到垂暮之年,郑观音是否还恨着李世民?也许她早已明白仇恨无法弥补任何损失,选择了放下。但她至死也没有改嫁,可见她对李建成有多深切的感情。
哪怕丈夫已死多年,他在她心中依旧活着。这份感情伴随她度过漫长而孤独的五十年光阴,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
结语
权利的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它不仅摧毁生命,也让无辜的人经历巨大痛苦。郑观音就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本可以活得体面幸福,却因他人争权夺利失去一切。
她此生遭遇的折磨,实在令人同情。当我们面对这些无辜的生命时,能否怀着善意对他们伸出援手?这是每个追求仁爱之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可以通过善待他人,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再残酷的斗争终会过去,但怜悯与宽容将永存人间。这也许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真谛吧。我们应当守护这份善意,并让它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