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咸高速公路六标项目施工现场。通讯员李丽萍 摄
云上恩施报道(通讯员 李丽萍 咸丰通联记者 曹征服)工人“刷脸”进出工地,噪声扬尘实时监测,施工作业面360度清晰可见……在湖北交投集团投建、中国能建葛洲坝路桥公司承建的利咸高速公路六标项目的施工现场,工地仿佛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管理人员只需在智慧工地系统上轻轻点一下鼠标,项目的建设情况便能一览无余。一个个数据的集成、分析以及图像的呈现,使得项目管理变得更智能、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
智慧工地系统助力施工过程管控
“我们搭建了以1个数字指挥调度平台为中心、多项智慧工地设施为基础的‘1+N’信息化管理工地,致力于实现信息化管控施工全过程。”工程管理部部长喻冰鑫说道。
数字指挥调度中心。通讯员李丽萍 摄
项目部通过高清摄像头、定位系统等工具,将施工现场图像,以及“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实时传输到数字指挥调度平台上,使用手机实时监控,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快速了解项目概况、施工进度、人员及设备定位等情况,实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效果。
管理人员通过摄像头实时查看施工现场。通讯员李丽萍 摄
“随着‘1+N’信息化管理的推进,现场远程监控、环境监测、风险预警、人脸识别、人员定位等智慧建造更深层次地应用到施工管理中去,构建了‘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智慧管理中枢,从而实现了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喻冰鑫说。
智慧工地系统助力安全风险防控
“小模隧道左小里程一氧化碳浓度超标,请洞内施工人员有序撤离,待通风改善后再进洞作业……”项目安全总监李晓鹏看到屏幕上的预警后,用广播系统喊话道。能迅速做出这样的判断,得益于智慧工地系统设置的环境监测模块。一旦洞内某种有害气体超过预警值,就会发出警报,以便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撤离,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环境监测系统。通讯员李丽萍 摄
“请戴好安全帽。”只要踏入工地现场,其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便在系统识别的范围内。项目部在施工人员必经通道及重要作业区域安装了“视频监控+AI视频识别纠违章系统”,通过AI算法,对现场违章人员人脸、违章行为进行分析对比,自动抓拍并设置警示标识,及时推送预警,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效率。
AI视频识别纠违章系统。通讯员李丽萍 摄
此外,项目部对塔吊、龙门吊等特种设备均安装了实时监测设备,对限位、超重、风速、特种作业人员合法性等内容进行自动监测,一旦监测到风险,就会自动形成预警记录,以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运行安全。
智慧工地系统助力劳务人员管理
“人脸识别成功,您已进入施工现场。”随着一声提示,劳务人员小王踏入了熟悉的场地。与此同时,他的到岗信息实时传输至智慧工地系统。在劳务管理系统板块上,清晰地显示着今日到岗人数、工种分布等数据,既能让劳务人员实时打卡,保障人员权益,又能规范人员进出,保障人员安全,让施工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
劳务管理系统。通讯员李丽萍 摄
同时,智慧工地还能结合人员进出场管理、人员日常三级教育及人员考勤管理,自动进行人员多维度统计分析,包括人员流动性分析、人员稳定性分析、人员风险预警等,确保对劳务人员进行施工全过程管理。
人员定位系统。通讯员李丽萍 摄
此外,通过安全帽定位芯片绑定作业人员,能够实时查看人员的定位以及人员分布,判断当前作业面的人数是否支撑当日的生产进度,以此作为生产调度的依据。芯片内还设置SOS一键报警按钮,保障人员救援的及时性,确保施工进度与安全。
“项目部将进一步加强智慧工地建设,凭借可控化、数据化以及可视化的智能系统管理方式,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监督管控,进一步助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项目经理雷义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