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蝉鸣声声
到了夏季
“副高”的名头很是响亮
雨带的变化、高温的持续、台风的走向
似乎大多数的天气都与其形影不离
那么,什么是“副高”?
它又与天气有着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谈谈
夏天的霸主——“副热带高压”
↓↓↓
“副高”档案
我们熟知的“副高”,全称为“副热带高压”,一般是指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位于西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
在夏季,因为强度高,其范围几乎可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冬季,强度和范围都会减小。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多情况下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有一个,它的强度、范围和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天气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副高”影响力
01
“雨水制造机”
“副高”的强弱和位置是直接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分布。
“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是向我国大陆东部输送太平洋暖湿水汽的天然“传送带”,而其南侧的东风带则是热带降水系统活跃的地区。
每年4月开始,随着“副高”的位置自南向北移动,我国会陆续出现华南前汛期、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华北雨季、东北雨季等。
多地“高烧不退”
“副高”控制的区域,相当于在地面上扣了一个大蒸笼,将出现持续晴热天气。
这是因为“副高”的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此外,气压梯度小,所以风力微乎其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
因此,随着“副高”的北上,一般从7月开始,华南地区受“副高”控制,往往高温少雨,便开启了“蒸笼”模式。如果副高异常强盛,局地气温甚至有可能突破历史极值。
而随着副高摆动,到了9月,副高会迅速南退,华南地区还会出现“秋老虎”的高温天气。
台风“指挥棒”
影响我国的台风大多数都生成于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又大多产生于“副高”的南缘,并沿着“副高”的外围移动。
通常而言,当“副高”呈东西带状,且强度稳定时,其南侧的台风将向西移动,路径稳定;如果“副高”强度不强,台风移动到其西南侧时,会导致“副高”东退收缩至海上,台风也有可能因此转而向北移动;另外,台风还可使较弱的“副高”断裂,并从其中间穿过北上。
来源:中国天气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