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发现身边的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正在重塑时代,也让交通产业发生深刻变革。自动驾驶引领风潮,新能源汽车驶向未来,智能交通广泛应用,商业航天蓬勃兴起......新质生产力让出行更加便捷、高效,让城市更加绿色、智能,让未来更快到来。3月29日起,北京交通广播推出“向新而行 发现身边的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带您感受科技的磅礴力量。
第9期 商业航天打造创新高地
行业发展迈入“快车道”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与运营、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商业航天赛道也迎来蓬勃机遇,迈入发展“快车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商业航天,更将它归类为新质生产力。北京是商业航天的主要策源地和发展地,聚集了大量专精特新商业航天企业,不断打造创新高地。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大量商业航天领军企业聚集。其中,蓝箭航天是我国最早一批成立的商业航天企业,自主研发的朱雀二号已经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预计明年上半年,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将择机发射。
朱雀三号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
首次大型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任务
VTVL-1起飞、飞行、着陆/蓝箭航天图片
蓝箭航天董事长张昌武介绍,朱雀三号是一款直径4.5米,全舰高度超过70米的运载火箭。在单次使用情况下,它是运力超过20吨的大型到重型运载火箭。一方面,可以更高效地促进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一方面,未来的运载价格也能从现在的平均每公斤五六万降到每公斤2万元以下。
智神星一号火箭/星河动力航天图片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本市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已经达到157家。星河动力航天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致力于航天发射服务。今年,企业计划完成10到12枚“谷神星一号”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商业发射任务,实现“智神星一号”中大型的液体运载火箭的首次入轨发射。
星河动力航天公司创始人兼CEO刘百奇说,今年围绕可重复使用回收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包括回收的制导控制技术、发动机的深度变推力技术开展攻关,争取尽量取得大的突破。可重复使用火箭是未来火箭技术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回收次数少的时候效益不那么明显,但是未来火箭要实现很多次的重复使用并且实行航班化后,火箭发射的成本可能只是现在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太空旅游航空器模拟图/中科宇航图片
在本市商业航天头部梯队中,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商业航天企业——北京中科宇航公司,计划在2028年实现国内首次“太空旅游”载人飞行,引领商业航天开辟新赛道。
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新宇说,让太空经济走下神坛,走向民众,需要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两大前提条件。对太空旅游的远景规划,目前,已经实现跟中国中旅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太空旅游大概是这样,载客起飞到达到100公里的临近空间,全程100秒左右,体会超重、失重,从很直观的角度看一看我们美丽的地球,每次承载的乘客大概是5到7名左右。”
星空下的朱雀三号/蓝箭航天图片
商业航天是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将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这是商业航天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是商业航天的主要策源地和发展地,尤其是在北京亦庄,已经聚集了50多家以航天为主业的市场主体。
北京经开区汽车和智能制造产业专班副主任李挺说,北京亦庄以参天计划为主线,全面绘制商业航天产业链图谱,加强多元路径培育,支持前沿代际研发,促进跨界技术融合,持续刷新商业航天集成速度、创新力度、协同广度,推动商业航天人、产、城融合发展;将搭建商业航天企业融入参与国家战略的发展桥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推进上下游、软硬件、前后端项目协同发展,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产品,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记者 孙媛
编辑 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