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争爆发,对于绝大多数不会使用武器的中国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一句话:别想着变成兰博,你的首要目标是活下去,等战争结束后回家参与重建。
这并不是怯懦,而是最现实、最负责任的选择。具体该怎么做,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战前准备——这不是无意义的忙碌,而是在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买保险。平时花几个小时、花一点钱做的准备,在战争中可能就是救命符。首先,备一个救命包,里面必须有三类物品:吃的喝的——至少够全家三天的压缩饼干、罐头和瓶装水;急救药品——止血带、纱布、消炎药、止痛药以及你平时常用的药物;信息工具——手摇发电收音机(断网断电时,这是你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径)和充电宝。其次,搞清楚往哪跑——利用手机地图或者出门时留意,你家和公司附近的人防工程、防空洞在哪里,记下路线,一旦警报响起,这就是你的目的地。最后,召开一次家庭会,告诉家人,万一出现危险,不去学校、医院这些人多的地方,要么回家,要么去防空洞汇合。 第二步是危险来临时——跑、躲、藏,毫不犹豫。炮弹和炸弹不会给你思考的时间,你的反应必须像条件反射一样迅速。听到警报或爆炸声时,不要拍照,也不要发朋友圈。抓起救命包,用最快速度冲向防空洞。如果来不及,就立刻躲进家里没有窗户的卫生间或角落,蹲下,保护好头。在室外时,趴下,找就近的矮墙或水沟躲起来,远离高楼、玻璃和加油站。记住:恐慌才是第一杀手。你提前做的准备,就是为了在危急时刻比慌不择路的人多一份冷静。 第三步是战中生存——低调、听话、尽力活下去。如果冲突持续几天以上,社会秩序会变得脆弱。首先,管好耳朵和嘴:只相信收音机里的官方消息,任何小道消息和谣言不要信,更不要传播,因为战时谣言可能致命。其次,做个隐形人:穿着低调,不炫富,非必要不要外出,目标是让所有人都注意不到你。最后,信任体系:相信国家和基层社区的组织,他们分发物资、组织疏散时,积极配合。此时,集体的力量远比个人单干更可靠。总结来说,就像高中教官说的,你拿枪上战场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你真正的武器,是脑子里的应急预案,是手边的救命包,是通往防空洞的双腿。对于中国普通百姓而言,最硬核的自卫,不是杀敌,而是有序地生存。保护好自己,不给前线添乱,就是在为战后的重建保留最宝贵的火种。活下去,本身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