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漫剧截图。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张莹
成本更低,盈利上限也更低,这是2025年爆火的漫剧品类的现状。
一鱼文化CEO胡先锋向搜狐科技透露,“目前一部100集左右的漫剧,制作成本可控制在5万到15万元之间。”这一成本较真人短剧普遍20万至30万元制作成本大幅缩减。
不过在盈利方面,酱油动漫创始人酱油表示,真人短剧可以做到单部七八百万的利润,但漫剧现如今的上限还卡在一百万元。
在真人短剧领域,《无双》八天充值破1亿的造富神话到现在还为人津津乐道。2025年,真人短剧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曾有投资人向搜狐科技表示投资短剧已是“一部两部杀猪盘,九部十部十赌九输”。
如果从2021年进入高速成长期算起,到2023年进入短剧“元年”,再到2024年开始畅谈“精品化”,再到2025年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短剧行业共历经了五年时间。
漫剧又会火多久?给入局者的机会窗口期有多长?
胡先锋认为,对于中小团队和新入局者而言,真正的“黄金窗口期”不会太长。快手漫剧业务负责人杜明军则对搜狐科技表示,“短剧竞争的是生产资源,这些资源只能增长不能迭代。而漫剧依赖的是技术迭代,属于生产力革命。只要技术持续进步,这个领域就会不断涌现新的机会。”
在阅文漫剧负责人雪夜看来,内容行业正常来说不可能普遍赚钱,而是精品和头部内容拿走大部分收益,二八效应非常明显。
一部漫剧成本5-15万,制作周期十余天
在过去,一部典型的真人短剧通常单集时长1-2分钟,总集数约80-100集,整体制作成本在20万至30万元之间,最高不超过100万。其制作周期也相对较长,剧本创作约需40天,视频制作还需6-7天。
相比之下,当前市场主流漫剧时长集中在60-120分钟与120-300分钟两个区间,而其制作成本却远低于同类真人作品。
一鱼文化CEO胡先锋向搜狐科技解析了成本的构成差异:“真人短剧的成本主要消耗在演员薪酬、场地租赁和摄制组费用上。而漫剧的成本结构则完全不同,核心支出在于剧本/IP授权、核心主创团队、声优配乐以及算力成本。”
据他透露,“目前一部100集左右的漫剧,制作成本可控制在5万到15万元之间。”
成本分级是漫剧产业的另一特征。有数据显示,传统漫剧制作成本约为每分钟2000-5000元,而引入AI技术后可降低20%以上,最低可达每分钟1000-2500元。
胡先锋进一步说明,以量取胜的沙雕类漫剧成本最低,每分钟仅100-300元;而精品化内容则需每分钟2000元以上;3D漫剧成本更高,达传统2D作品的二倍甚至以上,每分钟至少2000元起。
如果按照沙雕漫剧的中位数200元一分钟的成本计算,精品或3D漫剧的成本可达沙雕漫剧的十倍以上。
AI技术不仅压低了成本,更大幅提升了制作效率。
杜明军向搜狐科技透露:“以往制作一部剧需要数十人团队、三至六个月周期,现在最快只需十几二十天,通常一个月内即可完成。”
他强调,“若无AI技术的介入,就不会有今年漫剧的爆发。AI是一个关键转折点,未来在漫剧领域的领先者,必然是擅长运用AI的团队。”
这一效率提升已在多家公司得到验证。
漫剧制作公司酱油文化创始人酱油介绍,公司团队已超500人,预计年底将扩展至千人AI画师规模。产能预计从10月份的“一日一剧”提升至“一日三至四剧”。
华福证券研报也证实,传统制作方式需要90天方可完成的动态漫,通过引入AI进入制作流程可以将制作周期压缩至10-13天,压缩比例近90%。在资金投入方面,AI漫剧单部成本已经可以控制在10万-30万元,并且还会随着技术的成熟不断下降。
“IAA”依然是主流变现模式
在漫剧的盈利模式上,行业普遍认为IAA(广告变现)将成为主流,但与短剧不同的是,漫剧可能衍生出会员订阅等更多元的付费方式。
在杜明军看来,“IAA在国内市场是不可逆的趋势,所有内容形态最终都将走向免费与广告结合的模式。”
他进一步分析,从中国内容消费市场的发展路径来看,无论是短剧还是网络小说,免费模式最终都超越了付费模式,成为主流。“但漫剧的特殊之处在于,部分顶级精品内容,如大国漫,其付费或会员体系的潜力可能比短剧更大。”
胡先锋持相似观点,他认为未来将形成“以IAA为主、IAP(内容付费)为辅,并结合IP衍生开发的复合型商业模式”。
他解释道,“IAP模式能快速验证内容的商业价值,适合垂直类精品题材。但漫剧若要成为真正的大众娱乐产品,就必须降低观看门槛,吸引最广泛的用户群体,这决定了IAA模式将是流量的基本盘。”
胡先锋进一步预测,当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内容品质全面提升后,类似Netflix的会员订阅制及头部IP的衍生开发(如角色授权、小游戏等)将成为更重要的收入来源。
雪夜透露,目前付费与免费漫剧的比例相对均衡,大致处于“五五开”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漫剧的免费化进程明显快于短剧。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免费短剧的市场占比仅为11%,而到10月已迅速攀升至50%,实现反超。还有预测指出,2025年免费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占比将达到66.3%。
相比之下,短剧行业在免费短剧崛起前还经历了2021-2022年的成长期和2023年的爆发期,而漫剧在2025年元年就实现了免费与付费“半分天下”的格局。
平台方也在积极跟进这一趋势。2024年10月,免费短剧头部平台红果推出了专注漫剧的“红果免费漫剧”平台,并已上线安卓应用市场。
杜明军表示,上半年快手和从业者一样,仍倾向于“先付费后免费”的完整变现路径,但下半年随着各平台加速释放免费流量,整个行业的发展节奏被大幅加快,“跳过了短剧行业稳定的中间发展阶段”。
据快手披露,到现在为止,快手今年漫剧的广告消耗规模已经突破2亿,截至11月漫剧的消耗峰值已经突破500万,且大盘投资回报率稳定在1以上,头部剧集达到1.2-1.3。
不过就目前而言,漫剧的盈利上限还远远达不到真人短剧的水平。
酱油表示,真人短剧可以做到单部七八百万的利润,但漫剧现如今的上限还卡在一百万元。还有媒体报道,一部播放量破千万的付费AI漫剧净利润在20-30万元左右,而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达到千万的免费AI漫剧净利润在10万元左右。
新入局者的窗口期还有多久?
当前业内普遍认为,漫剧行业正处在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的关键阶段,整体尚未进入完全依赖精品内容竞争的白热化时期。
雪夜指出,目前行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各大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未来6到12个月内,哪些内容形态更受欢迎、哪些制作能成为头部爆款,行业已在积极储备和探索。”
值得关注的是,漫剧的精品化进程明显快于短剧。雪夜分析认为:“短剧从十几万成本,大家纷纷入局,发展到精品化阶段,花费了一两年时间。漫剧一年足够了。”
他将这一加速现象归因于三方面因素:AI技术为内容升级提供核心动力、市场对内容吞吐能力有更清晰认知、较低的从业门槛激发了广泛的创作热情。
关于行业机会窗口的长短,业内人士呈现出不同的判断。
一鱼文化CEO胡先锋认为,对于中小团队和新入局者而言,真正的“黄金窗口期”不会太长。他解释道,当前市场仍存在信息差和机会缺口,平台规则与用户偏好尚在快速变化中,创意团队仍有机会凭借单个爆款迅速崛起。
但他预警,一年后随着头部公司在IP、资金和流量上的优势巩固,行业马太效应将加剧,新入局者面临的竞争压力和进入门槛将会成倍增加。
胡先锋进一步指出,漫剧行业的集中化速度可能快于真人短剧。“真人短剧的核心资源是‘人’,包括演员、拍摄团队等,这些资源相对分散。而漫剧的核心驱动力‘技术’和‘IP’,更容易被头部公司垄断。”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杜明军持更为乐观的态度。
杜明军认为,“短剧竞争的是生产资源,这些资源只能增长不能迭代。而漫剧依赖的是技术迭代,属于生产力革命。只要技术持续进步,这个领域就会不断涌现新的机会。”
杜明军举例说明,当前AI技术已在2D动漫领域爆发,未来随着3D内容制作成本从每分钟数万元降至数千元,同时保持同等质量,漫剧领域将迎来二次爆发。“因此,我认为漫剧的窗口期和黄金期将持续更久,随着技术迭代不断出现新的细分机会。”
回顾行业发展,一位短剧投资人曾在2025年上半年向搜狐科技形容投资短剧已是“一部两部杀猪盘,九部十部十赌九输”,而在2022年,用3万块钱搏一两百万净利润轻轻松松。
雪夜对此指出,“如果整个行业都在赚钱,恰恰说明行业刚刚起步。内容行业正常来说不可能普遍赚钱,而是精品和头部内容拿走大部分收益,二八效应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