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贾府的元宵夜宴,说书的女先生打算说个才子佳人的故事。但是刚说了个开头,贾母就猜着了结果。
接着贾母还现场来了个掰谎记,她说那些编写才子佳人故事的人,要么嫉妒人家富贵,故意编出来污秽人家;要么自己着魔了也想得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
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那些世宦读书家的道理,所以编的全然不合理。
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
贾府,赫赫扬扬的国公府,贾母为何却说是“中等人家”?
其实这并非贾母自谦,而是事实,这个我们来简单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贾宝玉作为国公爷的孙子,他平时结交的都是些王孙公子,比如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人,其中最有权势地位的则是北静王。
宝玉平时和冯紫英、卫若兰这些人喝酒骑马,彼此很随和,身份都是差不多的人。
而北静王虽然和贾府交好,但是宝玉见了北静王,绝不能像见了冯紫英一样说说笑笑。不仅宝玉如此,贾府的所有人见了北静王都得恭恭敬敬的。
宝玉最初见到北静王是在秦可卿的丧事上,当时贾府还处在鲜花着锦的状态,六公八王都到场来祭奠秦可卿。
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贾珍急命前面驻紥,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
贾珍贾赦贾政见了北静王水溶,要以国礼相见。
国礼是怎样的的?要严格按照礼仪跪拜的形式。比如元春省亲时,贾府阖家包括贾母、贾政、王夫人在内,都需要向元春行跪拜礼。元春进入贾母的正室时,贾母等人也跪止不迭。
所以贾府这些男子,见了北静王都得跪下来行礼。
“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而北静王,连轿都不需要下来,只在轿内欠身笑笑就是答礼了。
贾珍道:“犬妇之丧,累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水溶笑道:“世交之谊,何出此言。”遂回头命长府官主祭代奠。贾赦等一旁还礼毕,复身又来谢恩。
水溶来祭奠秦可卿,但当然不用他亲自拜,而是让并非长府官代替代奠。贾珍贾赦马上要还礼,然后再给北静王谢恩,非常的繁礼恭敬。
后来北静王问起宝玉,贾政连忙让宝玉脱了孝服前来拜见北静王。
水溶十分谦逊,因问贾政道:“那一位是衔宝而诞者?几次要见一见,都为杂冗所阻,想今日是来的,何不请来一会。”贾政听说,忙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领他前来。
明明是孝中,但是却必须脱去孝服前来见礼,这就跟贾母说袭人一般:主子跟前,说什么孝与不孝?
就算贾府是国公府,但是府里所有的人在北静王跟前都是奴才而已。
宝玉见了北静王,也是连忙行跪拜礼:
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
北静王依然是在轿内。这个地位等级,一眼看去就知道谁高谁低了。
还有后来忠顺王府的长史官过来贾府索要琪官时,贾政也是恭恭敬敬的接进厅上坐了献茶,然后一声不敢多吭。知道琪官之事后,更是将宝玉狠揍了一顿,生怕得罪忠顺王府给贾府带来祸患。
这就是阶层。
贾府逢年过节时,贾府的子孙都给贾母跪下磕头,这是孝顺。
但是贾母见了层级更高的北静王妃和南安太妃时,却是怎样的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第七十一回:
至二十八日,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耧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宁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
贾府在给贾母办八十寿宴,贾母是老寿星。可是她见了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以及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这些人,依然要行跪拜的大礼。哪怕她才是今天的主角,哪怕今天的宴会是为她而开。
大家厮见,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茶毕更衣,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大家谦逊半日,方才入席。上面两席是南,北王妃,下面依叙,便是众公侯诰命。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
用餐时,照样是位高权重的人坐在上位,先是南安太妃、北静王妃,再到各公侯诰命,最后下手的一席,贾母才敢坐主位。
若都是贾府的人,贾母毫无疑问坐上手的主位,其他的儿媳妇孙媳妇都得在旁伺候着。可眼下,贾母在自己的寿宴上,却只能作陪,那些王侯诰命才是主位。
这就是阶层的不同。
在同一阶层,自然是长者为尊,但是不同的阶层,则谁的身份地位高谁为尊了。
所以贾母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贾府是中等人家并没有错,也不是谦虚的说法,她说的只是事实而已。
北静王、忠顺王、南安郡王这些才是上等人家,毕竟除了当今圣上,他们在谁的面前都不用低头叩拜。但贾府的人在这些人面前都得跪下磕头行礼,不管多大的年岁,都得遵守,因为这是礼,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