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清晨的大青山覆着薄霜,林间的枯草在风中簌簌作响。一架搭载红外热成像镜头的无人机准时从古路板管理站升起,沿着预设航线开始自动巡航。海拔1966米的古路板林区还覆着白霜,无人机的红外镜头已开始扫描每道山脊——这片总面积1.6万公顷的林海,正接受着今冬第228次空中巡检。
“你看,热成像画面里松鼠窜过的轨迹都清晰可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应急管理局值班员张强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橙色光点。当某处沟谷突然出现异常高温区域,系统立即发出蜂鸣警报,定位坐标瞬间同步到30公里外的巡防队终端。新城区应急指挥中心救援大队队长郭瑞明带着队员即刻出发,沿着无人机实时传回的最优路径直扑目标点。
山风卷起枯草掠过队员们的裤脚,他们最终在刺柏丛中发现冒着青烟的烟头,这个隐患被及时掐灭。郭瑞明掏出终端机,无人机立即降低高度进行多角度拍摄,将现场情况生成三维模型传回指挥中心。
此刻在电子沙盘上,天地一体的防护网络正在运转。空中,无人机群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编织着监测网;地面,护林员根据实时指令查缺补漏,形成了“人机协同、空地互补”的立体化监测体系。
“过去巡山全靠两条腿。”郭瑞明忆起往昔,粗糙的手掌抚过布满划痕的老旧水壶,“现在这些铁翅膀连野兔都看得清清楚楚。”他指向正掠过山顶的无人机,它的飞行轨迹正化作流动的金线,将整座大青山勾勒成发光的脉络图。
暮色四合时,最后巡航的无人机正自动更换电池,充电舱泛着的蓝光与初现的星子交相辉映。这些永不疲倦的“守夜人”将继续用红外之眼凝视夜幕下的山野,直到启明星升起,直到来年山花开满青翠的山路。在科技与传统的交响中,这道立体防火网正守护着青城的每个夜晚,让大青山的美在四季轮回中安然绽放。(梁良)
来源:新城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