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
这个关于科技创新的故事,主角是一块看似普通的“小雨布”。
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雨伞、雨衣、雨布的生产加工比较普遍,以其为主的纺织服装业,拥有400多家企业和1.5万名从业人员。
企业多、员工多、产量大,一块“小雨布”成了当地的“就业稳定器”,枞阳县项铺镇还曾获评“安徽省雨具产业集群专业镇”。
虽有一定产业优势,但产品低端、利润微薄、竞争激烈,也让道路越走越窄。如何破局?枞阳选择以科技创新寻找解题之道。
“这是我们近两年重点研发的高气密性充气布,已经通过了欧盟标准,不但环保安全,防水防潮、抗撕裂、耐磨等性能也都非常好,未来市场空间很大。”安徽玉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玉堂新材料)内,生产厂长周政文拿着充满气的蓝色布料介绍道。
玉堂新材料企业航拍图。枞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枞阳县的雨具企业里,“玉堂”曾是带动行业发展的“头雁”,如今在科技创新中,也走在了行业前端。
创办“玉堂”的疏林,今年60多岁,20世纪80年代因家贫辍学外出闯荡,凭借花炮生意挣得“第一桶金”,后在江苏学会了雨具加工。1998年,他返乡创业回到项铺镇生产雨具,并于2004年创办玉堂雨具厂。
创业之路异常艰辛,但疏林坚持了下来,在将产品卖向全国的同时,还带动许多同乡加入雨具生产的队伍。
多年的发展,枞阳县的雨具制造渐成规模,不但产品种类丰富,还成为安徽最大的雨具制造和贸易集散地,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
企业数量、产业规模起来了,但作为传统产业,枞阳县的雨具雨布加工也慢慢遇到了瓶颈。怎么办?2019年,在政府部门的鼓励下,玉堂新材料正式成立,依托原有防水布料的生产基础,进行更多新材料的科学研究和市场探索。
玉堂新材料生产现场。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摄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不仅要有投入,还要有资源,但枞阳是传统农业大县,科技资源比较薄弱。我们一方面提振企业信心,另一方面对接资源,‘一企一策’匹配企业差异化需求。”枞阳县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陆胜说。
通过县科技部门的牵线搭桥,2021年,玉堂新材料与东华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牵手,主攻功能性面料的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非常复杂,大学实验室与生产车间的环境差异很大,让巴掌大小的新材料,变成一千米、一万米,还要各种性能指标保持一致,我们反复试验了一两年,积累了数十项专利技术。”玉堂新材料办公室主任杨桓和说。
玉堂新材料户外产品走进直播间。受访者供图
2023年,依托科技成果,玉堂新材料开始市场探索。由于功能性面料拥有防水、保暖、透气等特性,他们开发了帐篷、天幕、折叠桌椅、充气床等一系列户外露营用品。
2023年500多万,2024年3000多万,今年将突破亿元,户外用品产值的快速提升,让玉堂新材料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也为全县同行带来了转型信心。
今年,枞阳县将高端纺织服装全生态产业作为全县重点产业培育,旨在提升纺织服装企业产品高端化、技术智能化水平,着力做强本土品牌、打造百亿产业。
10月30日,枞阳县邀请中原工学院专家,深入玉堂新材料、宏润纺织、艾弗妮服饰等5家纺织服装企业把脉问诊,收集到15个具体技术难题。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再有县里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这个产业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大天地。”杨桓和说。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