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无人机巡查行洪河道,水下机器人穿行涵洞探测隐患,专业潜水员下水探摸损毁结构,“智慧水利”APP全方位监控水域情况……
在今年汛期中,这些热门技术大显身手,一系列“硬核”科技为防汛防灾提供“第一手”精准数据,让防汛调度更加智能、高效。
在北山水库自动化无人机智能机巢,随着系统开启,一台多功能无人机缓缓出现在眼前,与普通机型不同,这台5G无人机具备24小时不间断巡查能力,可以及时发现险情,并提前预警。
“无人机可以自动设定路径和时间,除24小时不间断巡查外,还对水库上游的水情以及来水大小起到实时监测作用。”北山水库管理所副所长张金华说,相比过去人工巡查,无人机覆盖范围更广,效率更高。
操纵无人机,在水面上来回飞上一趟,仅需10分钟时间,就能轻松察看特定地区的地形地貌、水势水量等情况,并完成一处险工堤段的巡查。“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实时捕捉水面漂浮物等污染情况,并通过AI图像分析与识别技术,精准识别非法排污、非法捕捞等目标,实现水域环境的全面监测。”张金华说,河道巡查布下的“防控天眼”,让监测更加精准高效。
涵洞太小人工检查无法入洞?那水下机器人来帮忙,凭借个头小的优势,它们能在窄小管道内行走,查看涵洞内部是否有破损、堵塞等,并能实时传输洞内情况视频,并同步完成清淤。“水库涵闸往往是防汛抢险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工程老化、水情变化等原因,可能产生渗漏、裂缝等险情,我们会利用汛前对涵洞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排查。”涵洞排查人员唐琴说。
石山头水库的涵洞长约70米,机器人在人工操作下灵活地进入狭小的涵洞中,仅花费30分钟就往返了一趟,通过排查导出的影像,就能发现涵洞中存在的各类隐患。相较以前检查涵洞都是人工检查,有些小涵洞,人是没办法进去,但机器人可以全部检查到位,尤其是涵洞里露筋、混凝土脱落、伸缩缝止水、阀门止水等。
“拿闸门止水来说,如果闸门下有石块或者木块堵塞,阀门没办法启闭,会影响泄洪。”据唐琴介绍,随着机器人的投入应用,涵洞探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这也为隐患整改预留出宝贵时间。截至目前,句容市56个中小型水库共有涵洞上百个,已检查80%,预计在6月底全部完成检查。
除了无人机、机器人这对“完美搭档”外,“智慧水利”系统也不容小觑,“防汛通”APP加强水雨情监测自动化能力,实现河湖全域全时管理,精准调度雨洪资源,远程指导消除隐患;“河长通”APP实现河长线上线下同步巡河,有效提升河长巡河质量;句容市联合河海大学开发设计了赤山湖地区洪水预报模型,彻底改变了靠人工经验测报洪水的历史,提高了洪水预报调度的精准性……一系列“神器”的不断运用,也都让句容在今年的防汛变得“耳聪目明”起来。
句容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智慧水利”建设,完善中型水库和坝高10米以上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强化监测成果整编、分析和应用,试点推进中型水库“四预”数字孪生和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水库现代化管理水平,确保度汛安全。(曹璐 马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