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24日讯(记者 翁任莹)紧扣上级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多头入企、重复扰企等痛点问题,深圳光明区以创新执法机制为突破口,推出多项硬核举措,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成效获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推介,获评2024年深圳“十大法治事件”及深圳市法治改革创新项目。
为全面展示深圳各级综治中心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规范化建设的经验亮点和创新实践,凝聚起新征程政法改革的强大动力,深圳市委政法委近期开展“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专题媒体采风活动,首站选择光明区,并走入凤凰街道塘尾社区第十一幸福里,采访“统筹入企+扫码监督”的改革进度。
具有“广东特色”的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品牌
光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下文简称“区综治中心”)坚持“区级统筹、街道主责、社区主战、小分格前哨”四级联动,发挥“综治中心+”横向综合协调作用,聚焦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构建指挥调度、研判预警、应急处置、督办问责全流程闭环工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今年以来,全区信访初件总量同比下降44.3%,矛盾纠纷类110警情同比下降32.4%,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0.2%,经验做法在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刊发,被省委政法委列为具有“广东特色”的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品牌。
光明区综合中心地处深圳市光明区博闻路1号,2025年5月全面投入实体化运营,占地面积530平方米。公、检、法、司等6个部门常驻,民政、卫健等14个部门轮驻,通过“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群众诉求“只跑一地”。
创新开展“统筹入企+扫码监督”
记者了解到,依托深圳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推行“扫码入企”的契机,光明区主动成为深圳市首批试点区,创新推出“统筹入企+扫码监督”改革。该改革整合全区执法、巡查、企业服务、考察调研等所有入企行为,逐步实现“人员、企业、行为”三个扫码全覆盖,推动政府部门“组团上门、入企扫码”。
上述改革举措推行以来,全省首单扫码入企在光明产生,全区扫码入企总次数达10554次,其中执法类2953次、非执法类7601次。通过全方面监管政府入企行为,全区入企次数从21301次减少至8741次,降幅达58.96%,有效解决了多头扰企问题,相关做法被人民网、法治日报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报道100余次,吸引省内外20余家单位交流学习。
推行柔性执法,彰显执法温度
在严格规范执法的同时,光明区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各执法单位纷纷制定、调整、完善本领域减免责清单,目前已公示减免责执法事项387项,明确适用情形和操作标准,为柔性执法提供清晰指引。
今年以来,市监、生态、应急、消防等涉企执法单位共办理699宗免予或从轻、减轻处罚案件,累计为643家企业减少罚款2100余万元,在规范执法的同时为企业发展留足空间,显著提升企业可感度。
强化制度引领,提升执法水平
为从源头规范执法行为,光明区司法局牵头制定全市首个《行政执法案卷必看40条》。该条款涵盖“涉企执法类”等六大核心板块,明确纠治“小过重罚”等内容,还穿插“闪电侠”“与空气对话”等生动案例,增强实用性和可读性。光明区持续向辖区基层执法人员及福田、龙岗等兄弟区、对口帮扶地区发放或赠送实体书籍,共享问题与经验,助推区域执法水平共同提升。
记者此行采访的凤凰街道幸福里,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攻坚作用,由20名处级干部挂点协调、39名科级干部担任指导员,全面统筹“幸福里”工作。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凤凰街道总结提炼出“五事”工作法(党建领事、居民说事、智慧巡事、精准办事、多元解事),在第四届“深圳营商环境十强街道”评选中,被授予“2024年度深圳营商环境十强街道”称号,是光明区唯一上榜街道。
幸福里申领执法监督码100%
幸福里辖区代表企业有液晶平板显示企业龙头华星光电、世界第二大连接器供应商安费诺、行业规模居全球前六中国第三的丰宾电子及上市公司总部1家鑫汇科。
为了深化“统筹执法+扫码入企”改革,紧紧抓住“降次提质”、“综合查一次”的工作要求,区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督办落实,街道属地统筹,制定印发《凤凰街道“统筹执法+扫码入企”工作方案》,建立领导调度和专人联络机制,积极推动行政执法监督码申领工作,目前辖区申领执法监督码1618家,申领率100%。
打破传统的“多头执法”壁垒,整合市场监管、环保、应急、消防、企服、工会等多部门执法检查和服务任务,通过融合调整监管职责、全力压降入企频次、统筹入企等方式,联合各相关执法服务部门开展“统筹执法+扫码入企”工作,区、街道等11部门统筹前应入企4351次,统筹后入企1926次,其中尤其突出的是调整街道内部功能组职能,全年预计可减少消防巡查入企4200次,统筹后综合入企下降率55.7%,预计凤凰街道全年可减少入企频次7500次,企业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便利店片区被征收,综治中心出手案结事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正悄然改写基层矛盾纠纷解决的方式,成为百姓信赖的“便民枢纽”。
近日,深圳市光明区老杨到区综治中心,反映自己在光明区某村经营一家便利店11年了,近期便利店片区被政府征收,老杨希望得到征收赔偿。区综治中心受理后,按照办理原则,分派至街道综治中心处置,街道综治中心收到后,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开展调处工作。经核实,老杨并非征收项目直接补偿对象,经营多年的便利店场地系从老张处租赁而来,不符合征收补偿条件。
为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聆听老杨的主张,耐心地给老杨讲解补偿政策,同时提供专业律师援助,帮助老杨厘清与出租方老张的经济关系。经工作人员的政策讲解和律师专业解释,老杨表示理解,不再要求政府进行赔偿,同时老杨与老张之间的租赁经济关系也达成调解协议,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