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1月22日,2025能源转型大会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盛大开幕,其中,技术交流活动以能源数字化技术创新为核心,集结15家企业在室内外,集中展示硬核技术成果。
此次大会邀请多家能源领域头部企业集中布展,全面展示昌平区和未来科学城“能源谷”能源新质生产力硬核成果。
在室外展区,氢能机器狗、氢能两轮车和制加充氢设备、电力巡检无人机等创新产品悉数亮相。驻昌企业新星绿氢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氢能动力两轮车。
其中一款采用48V350W的电机作为动力源,搭配固态氢储系统,确保车辆的高效动力输出和提升续航里程。另一款为纯氢气动能车,无碳排放,符合绿色出行趋势氢动力核心性能指标。
电力巡检无人机由驻昌企业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搭配航电设备高度集成飞控、北斗实时差分定位等系统,重点融合卫星、直升机、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等技术,开展输电线路航巡感知、综合带电检修作业及重大政治保电空中保障工作。“这两款无人机搭配了航电设备高度集成飞控、北斗实时差分定位等系统。作业时可垂直起降,进行高速续航,具备抗电磁、GPS干扰等多种能力。”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室内展区重点涵盖石油石化、电力等能源领域。不受气候影响、可24小时不间断供能的地热能,成为展区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关注焦点,其稳定提供大量基载负荷电力的特性,是多数可再生能源难以比拟的优势。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展区内,一款注液氮泡水泥浆固井自动化装备的车载模型引发广泛关注。“地热井井下温度常达 200度以上,对固井材质要求极高。”中石化工程院生产管理部副经理魏辽介绍说,该技术在固井工艺中起到防漏、防窜、保温、堵漏,提高固井质量和安全性的作用,缩短钻井承压堵漏周期、节约材料成本,对易漏井平均单井节约周期 14 天,已在雄安新区、青海等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应用。
除了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外,我区还重点展示了能源行业与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成果。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 F 系列、M 系列防爆无人驾驶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矿井、电厂等能源场景,可承担辅助运输、巡检、应急救援等任务。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机器人产品总监魏陈介绍说,目前两款系列产品都具备了完全无人驾驶的能力,并在华电集团内部的所有煤矿、小部分电厂进行了实际应用并稳定运行了一年以上。“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能把我们的产品更多地触达目标客户,助力行业智能化升级。”
此外,未来科学城“能源谷”还特别展示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驭电”智能仿真大模型、“九天”大模型等近年央企“国之重器”科创成果及优秀产业链创新案例,全方位彰显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
未来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枢纽型主平台,目前能源谷核心区入驻企业1889家,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60个,设有院士工作站7个,汇聚了2万余名科研人才,形成了央企、民企、高校等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过去的三年中,有20家央企研究院和科技型企业的累计78项成果在“能源谷”就地转化。
来源:北京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