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助力人形机器人更灵活更聪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王哲 实习生 徐倩
“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火炬传递现场,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夸父’,独立完成百米火炬传递任务。”11月22日,在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专题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表示,在5G-A的助力下,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更灵活、更聪明。湖北作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在5G与人形机器人融合发展上具有优势。
近年来,湖北加速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武汉已构建覆盖人形机器人31个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完整度达85%的产业体系,集聚了6家整机企业、超80家核心企业及近千家关联企业。截至2025年10月底,湖北累计建成5G基站18.25万个,提前超额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任务。
传统机器人依赖本地算力,且难以承受高并发数据冲击,响应会迟滞,系统可能崩溃。“而5G-A具备大带宽、高稳定、低时延的优势,能将大量计算搬到边缘云,让人形机器人本体更轻便,成本更低,还更智能。”敖立介绍,人形机器人还能通过云端采集数据、持续训练算法,机器人还能不断“成长”。以后,机器人会在理货、巡检、搬运、装配等工业移动场景里加速商用,品类与形态也会越来越多。
“人形机器人要想性能好,除了需要有智慧的大脑,还需要有稳健的小脑、强健的身体、灵敏的感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学东称,智能芯片就是脑体,强健轻量化的本体是骨骼,高功率密度执行单元是肌肉,末端操作器是手脚,高能量密度电池是心脏。它们一起发力,才能让人形机器人既有好“身体”,又有高“智慧”。
为了人形机器人各方面协同发力,11月20日,全球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引领者黑芝麻智能发布多维具身智能计算平台——黑芝麻智能SesameX,将为机器人装上“全脑”智能。
“该平台主要解决机器人面临的系统割裂,感知、算力、智力之间不协调的问题。”黑芝麻智能相关负责人解释,有了该平台,这意味着机器人不再只是“看见和反应”,而是能够“感知—理解—推理—行动”,并进入“全脑智能”;机器人不只是“会动、会看、会想”,更具备安全意识、空间理解、语言理解与自主学习能力;它不再是被动工具,而是主动协作者。
“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将超过1800万台;到205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大概能占30%。”陈学东说,湖北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具备规模,期待未来能在这片市场中大展身手。